当前位置:家常菜>百科>茶叶>正文

熟普洱茶的耐泡程度如何

人气:438 ℃/2023-09-05 11:03:23

熟普洱茶的耐泡程度较高,一般可以冲泡15~20余次,熟普洱茶主产于云南,是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独特的渥堆发酵工艺制成,成品茶多为饼,而其茶之所以耐泡,主要是因为大叶种内质丰厚,考究的制作工艺,以及恰到好处的后期存放。

熟普洱茶的耐泡程度与什么有关

一、原料品种(较大)

普洱熟茶的原料为云南大叶种。

而耐泡程度则与茶叶片内所含的物质紧密关联。

看“水浸出物”含量(“水浸出物”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用沸水萃取茶叶中的可溶性物质),茶叶水浸出物中主要含有多酚类、可溶性糖、水溶果胶、*********等形成茶叶丰富滋味的重要成分。

得益于云南大叶种,水浸出物含量普遍在40%以上(勐库大叶种可达46%以上),在冲泡时可释放的水浸出物多。因此与其它茶类相比,以云南大叶种为原料的普洱茶可以说是天生就耐泡。

同时,高海拔、自然生长、古树茶根植深入土壤,比根系短浅的台地茶能吸取更多营养物质,内涵丰厚,耐泡度更高。

二、叶片的老嫩及完整程度

很多茶友都知道全是芽尖的茶并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耐泡度就要高一些,叶片越粗老水浸出物释放越缓慢;而从完整度来说,普洱茶的耐泡度和完整程度则成正比。

三、毛茶制程中的捻揉

捻揉的程度和耐泡度是成反比的,捻揉程度越深叶片细胞壁破损越多,那么水浸出物释放速度也就越快,耐泡度也就会相应降低。

四、陈化的过程

对于普洱熟茶,是经过渥堆发酵制作而成,虽然相对于熟茶,生茶的变化可能更小。

但长时间的存放,如储存得当、储存良好,会使得熟茶的醇厚度、顺滑度、细腻度更加显著,饮之,则会更加醇和,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体现耐泡程度。

而储存不当的熟茶,在滋味、香气上自然会向着坏的方面变化。

五、泡茶对耐泡度的影响(较小)

1、投茶量和注水量的比例,投茶量越少注水量越多越不耐泡或者反之则越耐泡;

2、浸泡时间,冲泡普洱茶需要快速出汤,如长时间闷泡,那么肯定泡不了多少泡;

3、如煮茶、泡茶,泡茶的冲泡次数较多,而煮茶则较少。

熟普洱茶的耐泡程度

从上面,我们可以知道,普洱熟茶的成品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如树种、工艺、后期存放等,这些因素中的每一个方面都很关键。

而这些核心的要素,共同形成了普洱熟茶醇和、香浓、润滑、陈香显著的品质特点。

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耐泡程度,对于冲泡次数来说,一般则可以冲泡15~20泡,具体根据个人差异而变化。

以下是投茶冲泡参考:

一般来说,110ml容量的盖碗,投茶8g左右即可;若自身口味较轻,可以适当减少投茶量。

第一泡可以选择性洗茶,第二泡开始正式冲泡,前五泡的出汤时间控制在5秒左右,第五泡开始,可一次增加5~10秒左右的时间,原则为快速出汤,不宜久泡,避免茶味过于浓厚。

结语

事实上,冲泡次数与耐泡度在概念上是有本质区别的:

耐泡度是每款茶客观具备的,不会因后天的冲泡手法而改变;而冲泡次数是会受主观影响的,会因茶叶本身耐泡度、投茶量、冲泡手法的不同而发生一些变化。

而一款茶的耐泡程度则与多方面因素有关。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将持续输出专业全面的茶知识。

  • 现代ix35近光灯不亮了怎么回事?

    一般现代ix35汽车近光灯不亮是由于灯泡烧坏,或控制系统问题,保险供电故障导致的。建议先检查保险丝和蓄电池电量是否正常。汽车近光灯的照射距离30-40米,光束明暗截止线在12米...

    问答查看全文>>
  • 奔驰ml300属于什么级别?

    奔驰ml300属于中大型豪华SUV,以奔驰M级2010款3.0LML300MATIC为例,其车身结构为5门5座SUV,车身尺寸分别是:长4781mm、宽1911mm、高1815...

    问答查看全文>>
  • qq性签名姐妹三人

    1、太过完美的故事╮没有结局▉太过残酷的生活╮没有结果▉太过失败的人生╮没有幸福2、生命有多少段空白、填字游戏我天生愚蠢填不来。▉未来有多少人存在、有种幸福我天生孤单等不来。▉...

    签名查看全文>>
  • 基坑测量实习日志

    基坑测量实习日志怎么写呢?一起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基坑测量实习日志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描写,首先可以描写实习具体有哪些工作内容,第二个就是要描写在实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第...

    教育查看全文>>
  • 2022年挖机机械租赁合同

    2022年挖机机械租赁合同,下面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1、挖机机械租赁合同第一部分可以写出租方与承租方的基本信息。2、第二部分可以写有关挖机机械租赁的事项,比如:租赁设备概况、承...

    教育查看全文>>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5 家常菜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