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常菜>百科>茶叶>正文

茶叶的分类有哪几种

人气:202 ℃/2023-11-22 01:35:00

茶叶的分类有六种,分别为黑茶、白茶、青茶(乌龙茶)、黄茶、绿茶、红茶,其中,黑茶为后发酵,茶性温和;白茶为轻微发酵,茶性偏凉(新茶);青茶为半发酵茶,茶性平和;黄茶为微发酵茶,茶性寒凉;绿茶为不发酵茶,性偏寒;红茶为全发酵茶,茶性温和。

茶叶的分类有哪几种:

1. 绿茶(发酵度0%)

绿茶是我国产茶量最多的一类茶叶,产地遍布全国。

它的工艺特点在于鲜叶采摘后迅速以高温杀灭鲜叶中的酶类物质,抑制茶多酚氧化(不发酵)。

绿茶有干茶绿、茶汤绿、叶底绿的“三绿”特点。

绿茶富含叶绿素、维C,茶性较寒凉,茶碱含量高,较易剌激神经。

代表性茶叶: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安吉白茶、信阳毛尖。

2. 黄茶(发酵度10~20%)

黄茶也属微发酵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较少见。

黄茶在绿茶基础上加以闷黄工艺,因此形成黄叶黄汤之特点。

滋味甘香醇爽,和绿茶比要更柔和,有回甘生津。

性温和,可提神醒脑,消除疲劳,消食化滞。

代表性茶叶:

君山银叶(湖南岳阳)、蒙顶黄芽(四川雅安)

霍山黄芽 (安徽)、北港毛尖(湖南岳阳)

沩山毛尖(湖南宁乡)、平阳黄汤(浙江温州)

远安鹿苑(湖北远安)、皖西黄小茶(安微)

霍山黄大茶(安徽)、皖西黄大茶(安徽)

广东大叶青

3. 白茶(发酵度20~30%)

白茶属轻度发酵茶,主要产于福建福鼎一带。

白茶的制作工艺最自然,采摘多毫的幼嫩芽叶后,只需自然摊晾和文火烘干,让茶叶中的茶多酚自然氧化(微发酵)即可。

白茶成茶满披白毫,如银似雪。

其汤色浅,味清鲜爽口。性清凉,有退热降火之功效。

代表性茶叶: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

4. 青茶(乌龙茶)(发酵度30~60%)

乌龙茶属半发酵茶,主要产于中国福建、广东、台湾等地。

乌龙茶属工艺复杂费时,其中做青是重要工序,特殊的香气和绿叶红镶边就是由此形成。

乌龙茶兼具绿茶的清香和红茶的醇厚,香气从清新花香到熟果香都有。

性温凉,略具叶绿素,维C、茶碱约有3%。

代表性茶叶:冻顶乌龙、水仙、肉桂、安溪铁观音、凤凰单丛、大红袍。

5. 红茶(发酵度80~90%)

红茶属全发酵茶,发源地是现在福建武夷山桐木关(村),最早的红茶为小种红茶,它是世界红茶的始祖。

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制作多了一道发酵工序(发酵程度大于80%)。

红茶干茶色泽乌黑油润,香气一般较高扬持久,有股甜甜的花果香味,口感香醇无涩。汤色和叶底都呈红色。

性质温和,因茶碱较少,兴奋神经效能较低。

代表性茶叶:祁门红茶、滇红、宁红、正山小种、川红、宁红。

6. 黑茶(发酵度100%)

黑茶属后发酵茶(渥堆发酵是形成品质之关键),主要产于湖南、云南、四川等地,为方便运输,多数被压制成紧压茶,如砖茶、沱茶等。

与其他茶类不同的是,黑茶发酵不是利用茶叶本身的酶,而是来自微生物产生的酶,所以它有助消化和顺肠胃的作用。

黑茶干茶一般色泽乌润,汤色澄黄透亮,香气醇和,滋味醇厚回甘。

性温和,可促进消化与吸收,降三高。

代表性茶叶:湖南安化黑茶、雅安藏茶、六堡茶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昵茶网将持续输出专业全面的茶知识。

  • 描写秋天的好句子 描写秋天的好句

    1、金黄色的桂花开了,远远就能闻到香味,等着我们去参观。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3、果实成熟了,农民伯伯开心的笑了!4、金色的蝴蝶呀...

    句子查看全文>>
  • 关于最后的名言名句 坚持的名言名句优美句子

    1、看男人,大多数时候都会走眼,开始以为是白马王子的,最后才发现是白眼蛤蟆——孤雅冰柔2、日已夕暮,我的泪滴在沙上,写出了最后的一句,若真有来生,请你留意寻找,一个在沙上写诗的...

    名言查看全文>>
  • 高速保持多少安全车距?

    按高速公路行车规定应该保持100米车距为合适:1、高速公路应当标明车道的行驶速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120公里,最低车速不得低于每小时60公里;2、同方向有2条车道的,左侧...

    问答查看全文>>
  • 速腾底盘有多高啊?

    速腾这款车的底盘高速在108左右:1、最小离地间隙越大,车辆通过有障碍物或凹凸不平的地面的能力就越强,但重心偏高,降低了稳定性;2、最小离地间隙越小,车辆通过有障碍物或凹凸不平...

    问答查看全文>>
  • 发动机正确的清洗方法?

    发动机正确的清洗方法:1、正常来说,只有当发动机出现了怠速抖动等因积碳堆积引起的不良反应时,我们才需要对发动机积碳进行清洗;2、当然,由于一般情况下,车辆行驶2-4万公里时,发...

    问答查看全文>>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4 家常菜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