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常菜>百科>茶叶>正文

茶叶的分类有哪几种

人气:232 ℃/2023-11-22 01:35:00

茶叶的分类有六种,分别为黑茶、白茶、青茶(乌龙茶)、黄茶、绿茶、红茶,其中,黑茶为后发酵,茶性温和;白茶为轻微发酵,茶性偏凉(新茶);青茶为半发酵茶,茶性平和;黄茶为微发酵茶,茶性寒凉;绿茶为不发酵茶,性偏寒;红茶为全发酵茶,茶性温和。

茶叶的分类有哪几种:

1. 绿茶(发酵度0%)

绿茶是我国产茶量最多的一类茶叶,产地遍布全国。

它的工艺特点在于鲜叶采摘后迅速以高温杀灭鲜叶中的酶类物质,抑制茶多酚氧化(不发酵)。

绿茶有干茶绿、茶汤绿、叶底绿的“三绿”特点。

绿茶富含叶绿素、维C,茶性较寒凉,茶碱含量高,较易剌激神经。

代表性茶叶: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安吉白茶、信阳毛尖。

2. 黄茶(发酵度10~20%)

黄茶也属微发酵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较少见。

黄茶在绿茶基础上加以闷黄工艺,因此形成黄叶黄汤之特点。

滋味甘香醇爽,和绿茶比要更柔和,有回甘生津。

性温和,可提神醒脑,消除疲劳,消食化滞。

代表性茶叶:

君山银叶(湖南岳阳)、蒙顶黄芽(四川雅安)

霍山黄芽 (安徽)、北港毛尖(湖南岳阳)

沩山毛尖(湖南宁乡)、平阳黄汤(浙江温州)

远安鹿苑(湖北远安)、皖西黄小茶(安微)

霍山黄大茶(安徽)、皖西黄大茶(安徽)

广东大叶青

3. 白茶(发酵度20~30%)

白茶属轻度发酵茶,主要产于福建福鼎一带。

白茶的制作工艺最自然,采摘多毫的幼嫩芽叶后,只需自然摊晾和文火烘干,让茶叶中的茶多酚自然氧化(微发酵)即可。

白茶成茶满披白毫,如银似雪。

其汤色浅,味清鲜爽口。性清凉,有退热降火之功效。

代表性茶叶: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

4. 青茶(乌龙茶)(发酵度30~60%)

乌龙茶属半发酵茶,主要产于中国福建、广东、台湾等地。

乌龙茶属工艺复杂费时,其中做青是重要工序,特殊的香气和绿叶红镶边就是由此形成。

乌龙茶兼具绿茶的清香和红茶的醇厚,香气从清新花香到熟果香都有。

性温凉,略具叶绿素,维C、茶碱约有3%。

代表性茶叶:冻顶乌龙、水仙、肉桂、安溪铁观音、凤凰单丛、大红袍。

5. 红茶(发酵度80~90%)

红茶属全发酵茶,发源地是现在福建武夷山桐木关(村),最早的红茶为小种红茶,它是世界红茶的始祖。

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制作多了一道发酵工序(发酵程度大于80%)。

红茶干茶色泽乌黑油润,香气一般较高扬持久,有股甜甜的花果香味,口感香醇无涩。汤色和叶底都呈红色。

性质温和,因茶碱较少,兴奋神经效能较低。

代表性茶叶:祁门红茶、滇红、宁红、正山小种、川红、宁红。

6. 黑茶(发酵度100%)

黑茶属后发酵茶(渥堆发酵是形成品质之关键),主要产于湖南、云南、四川等地,为方便运输,多数被压制成紧压茶,如砖茶、沱茶等。

与其他茶类不同的是,黑茶发酵不是利用茶叶本身的酶,而是来自微生物产生的酶,所以它有助消化和顺肠胃的作用。

黑茶干茶一般色泽乌润,汤色澄黄透亮,香气醇和,滋味醇厚回甘。

性温和,可促进消化与吸收,降三高。

代表性茶叶:湖南安化黑茶、雅安藏茶、六堡茶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昵茶网将持续输出专业全面的茶知识。

  • 2022宝宝起名宝典女孩篇

    2022年出生的女宝宝如何起一个好听又特别的名字呢?一起看看吧!家长们肯定都想给自己家的女宝宝起一个好名字,但是又不知道从何做起,这里给大家准备了非常丰富的2022宝宝起名宝典...

    生活查看全文>>
  • 适合世界恋爱日表白文案句子

    1、每一天每一夜我都祈祷,明天的明天的明天,真的很想和你去吹吹风。2、有你相伴的日子,即使平凡也浪漫!3、没有人看到我站在爱的悬崖边,只有我想要纵身跃入你爱的深渊,安慰……我找...

    句子查看全文>>
  • 带壳核桃的保存方法

    大家都知道核桃是一种营养成分丰富的食物吧,常有人说核桃补脑,也许核桃补脑的说法是源于核桃果实的样子非常像大脑的样子。然而一些朋友买回了大量的核桃所食用,但是买回来之后发现自己一...

    生活查看全文>>
  • 大众捷达水泵在哪里?

    大众捷达水泵在发动机缸体上。汽车发动机广泛采用离心式水泵。其基本结构由水泵壳体、连接盘或皮带轮、水泵轴及轴承或轴连轴承、水泵叶轮和水封装置等零件构成,是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以下...

    问答查看全文>>
  • 古风句子简短

    1、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2、蕴开流年,雨打芭蕉,黛眉轻蹙步步莲。笙歌香处,是谁拉扯袖口,清寒了前世潇潇,笑看风云眼前过,醉卧...

    句子查看全文>>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5 家常菜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