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常菜>百科>茶叶>正文

茶道最全二十四器,给爱茶之人

人气:250 ℃/2024-03-10 17:01:24

茶桌,亚麻色的席布,泛着拙哑光斑的粗陶盘子,盘子中一小圆片薄薄的丝光瓤小心翼翼地承托着一只朱泥小壶。

金黄的茶汤从壶中注到匀杯里,混和着野花香和蜂蜜甜的气息在茶雾中散开。水与茶分分明明地相遇,但水已然不再是水,茶也不再是树叶

“从来佳茗似佳人”,茶、饮茶文化与中国人的情怀如影随形。那么古人是怎么对待茶的呢?他们在器具上又有什么讲究?从陆羽的《茶经》中,我想,可以窥见一斑。茶道二十四器:

风炉

为生火煮茶之用,以中国道家五行思想与儒家为国励志精神而设计,以锻铁铸之,或烧制泥炉代用。

筥(jǔ)

是装炭用的竹篓,形状有圆有方,高约一尺二寸,直径七寸,亦有木箱者,外围用藤条编出六角圆眼状,底盖合拢后似竹箱,盖沿打磨光滑。

炭挝(tnzhuā)

六棱铁器,长一尺,用以碎炭。

火策

亦称为火筷。又圆又直,顶端扁平,取炭用。多以铁或熟铜制成。

鍑(f)

用以煮水烹茶,似今日本茶釜。多以铁为之,唐代亦有瓷鍑石鍑,富家有银鍑。

交床

为十字交叉形器物,将上面木板中间挖去一块,用于安置鍑。纸囊

又白又厚的藤纸双层缝制而成的纸袋,用于储藏烤好的饼茶,茶灸热后储存其中,不使泄其香。

碾、拂末

前者碾茶,后者将茶拂清。

罗合、则

罗合实为两样东西,罗为筛茶末用的细眼筛子,合为存茶末的盒子,罗与合配合使用。则,量茶之多少。

为小青竹所制一尺二寸长,用于夹烤茶叶之用。小青竹所制茶夹烤茶时将小青竹的水分与香气同时烤出,借竹香可增进茶滋味。

水方

用以贮生水,容量约为一斗,也即10升左右。

漉水囊

用以过滤煮茶之水,有铜制、木制、竹制。

用剖开的葫芦制成,又有用木头雕凿而成,用于舀水。

竹荚

一种用竹子、桃木、柳木等所做的筷子。一尺长,两端用银片包起,煎茶时用以环击汤心,以发茶性。

鹾簋(cuguǐ)揭

唐代煮茶加盐去苦增甜,前者贮盐花,后者杓盐花。

熟盂

用以贮热水。唐人煮茶讲究三沸,一沸后加入茶直接煮,二沸时出现泡沫,杓出盛在熟盂之中,三沸将盂中之熟水再入釜中,称之谓救沸”、“育华”。

是品茗的工具,唐代尚越瓷,此外还有鼎州瓷、婺州瓷、岳州瓷、寿州瓷、洪州瓷。以越瓷为上品。唐代茶碗高足、偏身。

畚(běn)

用于收纳茶碗,碗与碗之间用特产纸隔开避免碰撞。

用茱萸木夹棕榈皮捆扎成刷状,或将棕榈皮一头扎紧套入竹管中做成笔状,用以清洗品饮后的茶具,类似现在的养壶笔。

涤方

清洗用的盆子,可用于盛装废水。由木板拼合而成,制法与水方相同,可装八升水。

渣方

用来倾倒废弃物,汇聚各种沉渣。

通俗的讲即抹布,现在称茶巾,以粗绸布制成,二尺长,通常做两块轮换使用,用以擦拭器具。

具列

用以陈列茶器,类似现代酒架

都篮

因能装下全部器具而得名。饮茶完毕,收贮所有茶具,以备来日。

古人饮茶,大多都会用上这茶道二十四器。用现在人的观点来看,饮一杯茶要这么多复杂的器具似乎难以理解。

但在古人看来,则是完成一种仪式,是使饮茶至好至精的必然过程。用器的过程,也是享受制汤、造华的过程。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将持续输出专业全面的茶知识。

  • 带月字的成语

    1、常年累月:长年累月。形容经过的时间很长。2、月落星沉:月亮落山,星光暗淡了。指天将亮时。3、日月无光:连太阳和月亮都失去了光彩。比喻极其黑暗。4、日往月来:形容岁月流逝。5...

    句子查看全文>>
  • 初中八字班训

    1、开拓创新,争优进取。2、切问近思,博学笃志。3、勤学奋进,求实创新。4、好习惯,从小事做起。5、团结互助,勤奋竞争。6、以人为本,共营和谐。7、团结奋进,勇往直前。8、和谐...

    句子查看全文>>
  • 关于价值的句子

    1、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2、生命力同人性一样普通;但是,生命力也和人性一样有时是相当于天才的……3、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

    句子查看全文>>
  • 隔离和防晒哪个先涂 先涂隔离霜还是先用防晒霜

    隔离霜和防晒霜都是可以保护肌肤的,但是隔离霜和防晒霜属于两种类别的产品,隔离霜属于化妆品,防晒霜属于护肤品,两种产品的使用顺序和方法要弄对。防晒霜是什么平时我们用到的防晒霜会分...

    品牌查看全文>>
  • 1.8T领驭暖风不热原因是什么?

    1.8T领驭暖风不热原因是:空调滤芯脏堵了,从而影响到暖风的制暖效果;节温器坏了,使冷却系统过早地进行大循环导致暖风不热;暖风控制按钮坏了,不能传递相应的暖风供应信号,导致暖风...

    问答查看全文>>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4 家常菜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