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常菜>百科>茶叶>正文

大红袍茶叶怎么保存

人气:327 ℃/2024-05-01 00:12:37

大红袍茶叶保存方法要忌光照、忌氧气、忌水分、忌高温。贮存湿度过高,茶叶容易产生霉变,令大红袍茶叶闻起来有霉味。光照太多会导致大红袍茶叶变质与陈化速度的加快,大红袍茶叶不经过任何处理,就会很快被氧化,温度高则陈化作用就会加快。

大红袍的贮存要点:

1、忌光照:

过度光照能引起大红袍茶叶中叶绿素的转变,以及酯类物质的光化反应,从而导致大红袍茶叶变质与陈化速度的加快。阳光中有大量的紫外线,若大红袍茶叶大量接触紫外线,会导致茶叶出现陈旧味,因此贮存大红袍应避免光照。

2、忌氧气:

氧气会令大红袍茶叶发生氧化反应,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若大红袍茶叶不经过任何处理,就会很快被氧化,使汤色变红,甚至变成褐色,茶叶也因此而失去鲜味。因此大红袍应密封贮存,但要注意的是,大红袍外形呈条索状,有易碎的特性,因此贮存大红袍时应注意避免挤压。

3、忌水分:

水分是导致大红袍茶叶变质陈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若贮存湿度过高,茶叶容易产生霉变,令大红袍茶叶闻起来有霉味。因此在贮藏茶叶时,不仅要使茶叶达到足干,还要保证贮存环境的湿度在6%之内,最佳的贮存湿度为3.5%-4.5%。

4、忌高温:

低温是大红袍茶叶的最佳贮存环境,因为在温度低的情况下茶叶品质变化缓慢,温度高则陈化作用就会加快。在0至5摄氏度的贮存环境里,茶叶能够长时间保持原有色泽,而在常温条件下色泽易变化。

大红袍小知识:

宋、元时期已被列为贡品。元代还在武夷山设立了焙局、御茶园。经历代的发展沿革,到清代初年出现了岩茶制作的完善技艺,首开乌龙茶制作的先河。1661—1722年(清康熙年间),开始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当时,欧洲人曾把它作为中国茶叶的总称。武夷岩茶是东南沿海省、地人民以及东南亚各地侨胞最爱饮用的茶叶品种,是著名的侨销茶。武夷岩茶品质独特,它未经窨花,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回味无究。18世纪传入欧洲后,倍受当地群从的喜爱,曾有百病之药美誉。大红袍的来历有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喝,果然病就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去年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树发芽时,就鸣鼓召集群猴,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采下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昵茶网将持续输出专业全面的茶知识。

  • 关于旅行的文案句子

    1、有趣的地方,要和可爱的人一起走。3、旅行的意义不在于浏览风景,而是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放空自己,感受享受孤独!4、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泠泠不肯弹,蹁跹影惊鸿。5、生命...

    句子查看全文>>
  • 二手昂科雷怎么保养?

    二手昂科雷保养:1、机油及机油滤清器的更换主要是针对润滑系统进行的维护保养,润滑系统的主 要作用就是对汽车发动机的各个部件进行有效的润滑,以防过度磨损;2、空气滤芯的作用是在空...

    问答查看全文>>
  • 开滴滴需要什么条件

      开滴滴需要的条件:1、车龄8年之内,以车辆行驶证上时间为标准;2、车辆为本地牌照;3、车子裸车价7万之上,以发票上金额为标准,专车需求十二万之上,滴滴豪...

    问答查看全文>>
  • 交通信号灯有哪些

      交通信号灯有:1、机动车信号指示灯;2、非机动车信号指示灯;3、人行横道信号指示灯;4、车道信号指示灯;5、方向指示信号指示灯;6、闪光警告信号指示灯;...

    问答查看全文>>
  • 途观天窗关不上怎么办?

    途观天窗关不上的解决方法如下:1、当天窗关不上时,先检查滑轨,很可能缺少润滑,阻力过大时候,天窗会启动自动防夹,表现为关不上;2、天窗主要的保养是滑轨的润滑,如果缺少润滑,时间...

    问答查看全文>>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4 家常菜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