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常菜>百科>茶叶>正文

乌龙茶怎么泡最好

人气:350 ℃/2024-08-04 10:53:14

准备:一只盖碗(白瓷盖碗)、一壶开水、公道杯、茶巾、品茗杯(茶杯)等

主泡器:白瓷盖碗(110ml)

投茶量:乌龙茶8克(可用电子称称取)

用水:纯净水、山泉水

水温:100℃

是否洗茶:不需要

1、茶叶的用量

冲泡乌龙茶,一般110ml左右的白瓷盖碗,茶叶的用量一般在8g左右。

2、泡茶水温

乌龙茶对水温要求与细嫩的名优茶有所不同。要求水沸立即冲泡,水温为100度。水温高,茶汁浸出率高,茶味浓、香气高,更能品饮出乌龙茶特有的韵味。

3、温杯

冲泡前先用开水将茶具(茶壶、茶杯、茶盘)淋洗一遍,以保持茶具洁净,又利于提高茶具本身的温度。

4、冲泡

当壶中置茶以后,沸水沿壶内壁缓缓冲入,冲水的方法应由高到低,且在整个泡饮过程中需经常用沸水淋洗壶身,以保持壶内水温,充分泡出茶叶的香味。

斟茶方法也与泡茶一样讲究,传统的方法是用拇、食、中指夹着壶的把手。斟茶时应低行,以防失香散味。茶汤按顺序注入几个小茶杯内,注量不宜过满,以每杯容积的1/2为宜,逐渐加至八成满,使每杯茶汤香味均匀。

5、冲泡的时间和次数

乌龙茶较耐泡,一般泡饮5次~6次,仍然余香犹存。

泡的时间要由短到长,第一次冲泡,时间短些,约10s左右,随冲泡次数增加,泡的时间相对延长。使每次茶汤浓度基本一致,便于品饮欣赏。

乌龙茶的品种都有哪些:

闽南乌龙茶

闽南是乌龙茶的发源地,产茶历史悠久。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安溪铁观音,茶条壮硕卷结,条索饱满富有光泽,有美如观音重如铁的说法,冲泡后香气浓郁汤色金黄而清澈,茶香高回甘快。

除了最为出名的安溪铁观音,闽南乌龙茶还有黄金桂、永春佛手、闽南水仙等著名品牌。论产量和市场,应算得上乌龙茶之首。

闽北乌龙茶

闽北乌龙茶主要集中在福建北部武夷山一带,分为武夷岩茶、闽北水仙、闽北乌龙三大类。

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武夷岩茶,有着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品牌,茶树多种植在武夷山中,利用山体的岩隙裂缝等自然环境砌石种茶,这也是武夷岩茶名字由来,也因为这独特的环境与自然气候,武夷岩茶才拥有了口感和滋味。

传说中的大红袍母株,据说就长在武夷山中九龙窠的峭壁上。

广东乌龙茶

广东乌龙茶是属于乌龙茶工艺成熟后,产地扩大带来的产物,主要集中在潮州一带。因为气候和地理环境的相似,产出的乌龙茶品质与福建相差无几,当然,是指同等标准下的品质。

广东乌龙茶以凤凰单丛最为出名,主要产于潮州市凤凰镇乌岽山,茶山海拔1000米以上,昼夜温差大、降雨足日晒高,给予了茶树极佳的成长环境。还有部分树龄百年以上的老茶树,原料品质高。

除去凤凰单丛,产于潮安凤凰山的凤凰水仙也是广东乌龙茶的代表之一,广为人知的还有岭头单丛、石古坪单丛几类,价值不一。

台湾乌龙茶

台湾乌龙茶在茶叶市场也占据不小份额。以冻顶乌龙茶为首,还有茶香中带有奶味的金萱茶、四季皆产的翠玉茶、高山雪皑下的梨山高冷茶等多个品牌,各有千秋。

乌龙茶主要产于东南区域,最开始流行也趋于东南。因此,上品乌龙茶几乎都******于此。在此范围内把产地划为四块,只是因为各自都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口感彼此不同。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将持续输出专业全面的茶知识。

  • 奔驰g马力多大

    奔驰g的2.0t发动机拥有258马力,4.0t发动机拥有421马力。奔驰g是奔驰旗下的一款中大型suv,这款车的轴距为2890毫米,长宽高分别是4866毫米,1931毫米,19...

    问答查看全文>>
  • 空间动态说说分手伤感

    2、从未有过现在这样的执着,不需要承诺、无需誓言,只是想珍惜,仅此而已。3、明知道天要下雨就该带把伞,明知道不会有结果就请别开始。4、整理一下自己的心情,忘记那些不愉快的往事,...

    说说查看全文>>
  • 英朗怎么关闭锁车声

    英朗关闭锁车声方法:在中控屏里的设置-声音-屏幕锁定提示音-锁定和解锁屏幕时播放声音,把锁车声的勾去掉就可以了。别克英朗是别克品牌基于全球平台 欧美技术打造的又一款杰作,也是别...

    问答查看全文>>
  • 小说中的拟人句精选 关于人物的拟人句

    1、群山在静默中欣赏着夕阳那最后的辉煌,河水在一刻不停地向大海奔去。2、麦穗沉沉甸甸的,好似一个辛勤劳作老农,佝偻着背,欣慰地看着自己的产品。3、黄河水气势汹汹地向我们飞奔而来...

    句子查看全文>>
  • 抖音里伤感句子

    1、要有多勇敢,才敢念念不忘,以后碰见同样的情景都要想起那个人,想一次就痛一次。2、总得熬过无人问津的日子,才能拥抱你的诗和远方。3、我们都这样离散在岁月的风里,回过头去,却看...

    句子查看全文>>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5 家常菜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