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常菜>百科>茶叶>正文

乌龙茶怎么泡最好

人气:380 ℃/2024-08-04 10:53:14

准备:一只盖碗(白瓷盖碗)、一壶开水、公道杯、茶巾、品茗杯(茶杯)等

主泡器:白瓷盖碗(110ml)

投茶量:乌龙茶8克(可用电子称称取)

用水:纯净水、山泉水

水温:100℃

是否洗茶:不需要

1、茶叶的用量

冲泡乌龙茶,一般110ml左右的白瓷盖碗,茶叶的用量一般在8g左右。

2、泡茶水温

乌龙茶对水温要求与细嫩的名优茶有所不同。要求水沸立即冲泡,水温为100度。水温高,茶汁浸出率高,茶味浓、香气高,更能品饮出乌龙茶特有的韵味。

3、温杯

冲泡前先用开水将茶具(茶壶、茶杯、茶盘)淋洗一遍,以保持茶具洁净,又利于提高茶具本身的温度。

4、冲泡

当壶中置茶以后,沸水沿壶内壁缓缓冲入,冲水的方法应由高到低,且在整个泡饮过程中需经常用沸水淋洗壶身,以保持壶内水温,充分泡出茶叶的香味。

斟茶方法也与泡茶一样讲究,传统的方法是用拇、食、中指夹着壶的把手。斟茶时应低行,以防失香散味。茶汤按顺序注入几个小茶杯内,注量不宜过满,以每杯容积的1/2为宜,逐渐加至八成满,使每杯茶汤香味均匀。

5、冲泡的时间和次数

乌龙茶较耐泡,一般泡饮5次~6次,仍然余香犹存。

泡的时间要由短到长,第一次冲泡,时间短些,约10s左右,随冲泡次数增加,泡的时间相对延长。使每次茶汤浓度基本一致,便于品饮欣赏。

乌龙茶的品种都有哪些:

闽南乌龙茶

闽南是乌龙茶的发源地,产茶历史悠久。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安溪铁观音,茶条壮硕卷结,条索饱满富有光泽,有美如观音重如铁的说法,冲泡后香气浓郁汤色金黄而清澈,茶香高回甘快。

除了最为出名的安溪铁观音,闽南乌龙茶还有黄金桂、永春佛手、闽南水仙等著名品牌。论产量和市场,应算得上乌龙茶之首。

闽北乌龙茶

闽北乌龙茶主要集中在福建北部武夷山一带,分为武夷岩茶、闽北水仙、闽北乌龙三大类。

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武夷岩茶,有着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品牌,茶树多种植在武夷山中,利用山体的岩隙裂缝等自然环境砌石种茶,这也是武夷岩茶名字由来,也因为这独特的环境与自然气候,武夷岩茶才拥有了口感和滋味。

传说中的大红袍母株,据说就长在武夷山中九龙窠的峭壁上。

广东乌龙茶

广东乌龙茶是属于乌龙茶工艺成熟后,产地扩大带来的产物,主要集中在潮州一带。因为气候和地理环境的相似,产出的乌龙茶品质与福建相差无几,当然,是指同等标准下的品质。

广东乌龙茶以凤凰单丛最为出名,主要产于潮州市凤凰镇乌岽山,茶山海拔1000米以上,昼夜温差大、降雨足日晒高,给予了茶树极佳的成长环境。还有部分树龄百年以上的老茶树,原料品质高。

除去凤凰单丛,产于潮安凤凰山的凤凰水仙也是广东乌龙茶的代表之一,广为人知的还有岭头单丛、石古坪单丛几类,价值不一。

台湾乌龙茶

台湾乌龙茶在茶叶市场也占据不小份额。以冻顶乌龙茶为首,还有茶香中带有奶味的金萱茶、四季皆产的翠玉茶、高山雪皑下的梨山高冷茶等多个品牌,各有千秋。

乌龙茶主要产于东南区域,最开始流行也趋于东南。因此,上品乌龙茶几乎都******于此。在此范围内把产地划为四块,只是因为各自都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口感彼此不同。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将持续输出专业全面的茶知识。

  • 铁皮石斛花茶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铁皮石斛花茶富含多糖、芪类、酚类、氨基酸等成分,有改善气色、缓解口干舌燥、帮助消化、醒脑解困的功效,可提高身体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有明目护眼、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但铁皮石斛...

    茶叶查看全文>>
  • 中秋节幽默搞笑说说

    1、中秋节标志秋天到了,我真诚欢迎中秋。3、祝福集结号要吹响,发令枪已上堂,我已蹲在起跑线上,心情激动非比寻常!我抢跑了,就是为了提前送上问候,给你留个好印象。预祝中秋快乐!4...

    说说查看全文>>
  • 富豪经典语录

    1、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2、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3、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4、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

    语录查看全文>>
  • wps、excel表格应该怎么做数据对比图

    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我们都会被要求用Excle或者wps制作图表。那接下来就为大家展示wps、excel表格怎么做数据对比图材料/工具电脑方法首先把需要两组或者多组数据录入...

    科技查看全文>>
  • 2022人生感悟心情句子文案简短 2022朋友圈句子

    1、再风光的人,背后也有寒凉苦楚,再幸福的人,内心也有无奈难处,谁的人生都不易,笑人等于笑己,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2、趁着年轻,你需要多受一些苦,然后才会真正谦恭,不然你那自...

    格言查看全文>>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4 家常菜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