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常菜>百科>茶叶>正文

信阳毛尖明前茶特点

人气:438 ℃/2024-10-16 06:45:29

信阳毛尖明前茶特点:细、圆、直、且显白毫,其干茶外形细直,匀整圆滑而有光泽,银绿翠嫩,尖削挺秀呈碗钉形,其色泽青绿透亮,香味清甜,兰花香馥郁且持久,其茶汤微苦鲜爽,茶汤明亮,且回甘生津,满口清香。

信阳毛尖不同季节的特点:

1.明前

清明节(阳历4月5号)前采制的茶叶,春天刚刚冒出的嫩芽采制而成。这期间的茶叶嫩、喝着有种淡淡的香。因为生长速度慢,几乎100%嫩芽头,是信阳毛尖级别最高级别的茶。它的最大特征是芽头细小多豪汤色明亮,泡上的条形,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两个字—“高档”!

2.谷雨

谷雨(阳历4月20号)前采制的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茶叶的生长正在含苞怒放,一芽一叶正式形成。泡好’条形‘虽然仅次于明前级,但是味道稍微加重了。无论是外形还是口感都极佳,当然价格也较贵。

3.春尾

春天末期(阳历6月份)前采制的茶,经常说雨前茶大概就是这个时期的茶。大家都知道最好的茶要喝春天的!因为一个冬天的精华都体现在这个时候,口感也不例外!实际意义上的好茶也告此一个段落。这时候的茶叶价格已经成熟,条形虽然不能和明前、谷雨相比,但是绝对耐泡好喝,价位相对比较便宜,这种茶适合大众人群。

4.夏茶

夏天采制的茶:随着温度升高,雨水充足,茶叶也迅速的生长。价格是一年最低的!叶子泡出来比较大、宽。茶水比较浓,味道微苦,耐泡。

5.白露

此时的茶叶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茶客喜爱。

此外,信阳毛尖分雪芽、珍品、国优、特优、特级、1-3级。其中,雪芽、珍品、国优、特优、特级各分二个等,1-3级不分等,共8级13等。

信阳毛尖的冲泡方法:

信阳毛尖茶冲泡时间和次数以及口感,除了要有好茶、好水、好的茶具,还要有好的泡茶技术。否则结果差异会很大,品茶:三个口谓之品,一泡茶冲三至五次即可。

泡信阳毛尖用量之多寡,关键掌握茶与水的比率,茶多水少,味浓;茶少水多,味淡,茶水比例为1:50,即3g茶叶需要150ml的水。

泡信阳毛尖水温的掌握,主要依泡何种等级和采摘时间而定。信阳毛尖绝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宜用75℃~85℃为宜(水要沸点后,再冷却至所要的温度)。

茶叶愈嫩绿,冲泡水温愈低,这样茶汤才會鲜活明亮,滋味爽口,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在高温下,茶汤颜色较深,维生素C大量破坏,滋味较苦(茶中咖啡硷容易浸出)也就是说把茶叶"烫熟"了。

信阳毛尖要开汤既洗茶,一般先取茶叶3-5克放入玻璃杯中,然后冲上80度的开水超过干茶2倍的量,等10-30秒后来回晃动玻璃杯子,让干茶与水充分接触,然后把汤倒掉再冲水后为第一道;开汤后,应先嗅香气,亲切的感受到茶香扑鼻,此为好茶,若香味淡或有其他异味,茶差之。

信阳毛尖是没有经过发酵的绿茶类,所以加上好的信阳毛尖茶叶芽头十分嫩。如果用太热的水去冲泡,就会把茶叶滚坏,而且还会把苦涩的味道一并冲泡出来,影响口感。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昵茶网将持续输出专业全面的茶知识。

  • qq留言朋友祝福语

    1、春天来了,愿你的前程如阳光般灿烂,金钱如雨水般丰盈,事业如大树般巍峨,身材如杨柳般袅娜,心情如鲜花般甜蜜,健康如高山般稳固。2、佳节思挚友,渴望能聚首;无奈公事多,差身不自...

    语录查看全文>>
  • immd混动系统的缺陷是什么?

    本田i-mmd混合动力系统没有什么太明显的缺陷,如果说有,也只能说在后期维修方面要稍微贵一些,电池寿命衰减也比较厉害。关于i-mmd混合动力系统:I-MMD全称是Intelli...

    问答查看全文>>
  • 奥迪q5手机怎么连接

    奥迪q5连接手机方法:把手机和Q5的蓝牙打开,用手机蓝牙搜索Q5的蓝牙并建立配对,在TEL功能里设置好蓝牙连接后,再进入MEDIA按右上角键选择蓝牙,连接上按media的按键,...

    问答查看全文>>
  • php工程师指的是什么

    php工程师指的是什么?以下是详细介绍:php工程师是对使用php语言进行web应用系统开发的人的统称,主要分为php初级工程师、php中级工程师和php高级工程师三个等级。P...

    科技查看全文>>
  • 大货车刹车鼓怎么降温?

    大货车刹车鼓降温的方法如下:1、首先要造个淋水箱,水箱底部装一个滤杯,过滤铁锈泥沙。在车内装两个三档淋水电开关。用于控制刹车鼓、前轮、后轮、轮边等淋水;2、在大梁边装两个淋水电...

    问答查看全文>>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5 家常菜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