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常菜>百科>茶叶>正文

如何喝懂一款普洱茶,“韵”很关键

人气:280 ℃/2024-12-07 20:10:12

“一杯好茶,自然是令人心生愉悦。”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有好茶,如何品饮,却很讲究。

就如普洱茶,品普洱茶,就是在品饮艺术,是属于比较有深度和内涵的高层次艺术鉴赏,品普洱茶的本意是追求宁静自然、淡雅清新,同时也是内敛深邃的心灵世界。

品普洱茶首先就要了解普洱茶的三韵:陈韵、神韵和喉韵,只有真正了解这三韵,才能品出茶叶的本质及真味。

陈韵

普洱茶的“陈韵”就在于自然和淡雅。

陈韵是人们在进行熟普洱茶品茗时,首先的品尝指标,以辨别其陈韵新旧,随后再品尝茶香、茶味、茶性、茶气等。陈韵的新旧差异,会影响同等度的茶香,陈韵越陈旧的越能增强茶性所带来的感受力量。

此外,陈韵还更好的反映了历史的深度。品茗普洱茶是将普洱茶的生命在淡泊宁静中转化出来的历史陈韵,与我们对生命的感悟融为一体,越陈熟的普洱茶就越能激起更强烈的美感的震撼。

神韵

自然、质朴与率真是普洱茶最真实的神韵。

自古以来,无论是唐代的煎茶、宋代的点茶还是明清的泡茶,都十分强调茶汤应香、色、味俱全,并保持真味。而茶味以甘润为上,苦涩为下,茶本身就有真香,真色,真味,只要稍微有点污染,就会使失去茶叶的真味,同时,也就失去了品饮意义。

普洱茶的生命历程,从生长、采摘、初加工成型后到漫长的陈化过程,一切都那么质朴自然,这才是生命的本质,是茶的最高境界。

喉韵

普洱茶的喉韵可体现在甘、润、燥三方面。

即回甘,是普洱茶汤带来的喉部回甘的喉韵,是所有品茗者都喜爱的。

甘的品味比较含蓄,不像香那么飘逸,往往和苦味相伴,苦尽甘来。

润喉是解渴的第一步,再补充足够的水分,因干渴而产生的郁闷立刻得以消除,胸怀舒畅。有时候天气太干燥,或吃得过于咸腻,口干舌燥,白开水喝得越多,却感觉越渴,此时如果能饮到一两口上好的普洱茶,喉头因此润化,干渴感自然解除消失,舒服且顺畅。

是饮茶后喉头不舒服的感觉。茶汤水性如果太利或太过苦涩,会使喉头难受,产生干而燥的感觉,强烈者甚至造成吞咽困难。一些云南以外或边境茶菁制成的普洱茶,因为品质不好,饮后锁喉(即喉感燥刺)。燥感除了喉头极不舒服外,还会让品饮者焦虑不安,影响健康,因此品饮者最好避开这样的普洱茶。

普洱茶的生津效果形成良好喉韵感。

生津是口腔中分泌出唾液,品饮茶汤后生津,不但能舒顺喉韵,滋润口腔,营养生命,更能提供品茗的精神意境。普洱茶是大叶茶种,茶叶内涵成分特别丰富,生津功能特别强。

依据一般品茗普洱茶的经验,那些新鲜茶品,或者只陈放了一二十年的茶品,所造成的生津是“两颊生津”;陈放三四十年的普洱茶,茶汤入口后则会有“舌面生津”的现象,即所谓“舌感普洱茶”的美感;

而陈放五六十年以上的老普洱茶,茶汤已经转为极柔性,达到了入口即化的境界,不仅能刺激两颊和舌面生津,还能激起“舌底鸣泉”的功效,喉韵和品饮意境都更加美妙。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昵茶网将持续输出专业全面的茶知识。

  • 表白文案长篇给女生(表白女生的文案长篇真实点的)

    1、不公平,你的梦里有蘑菇屋,和会飞的松鼠和喷火的鱿鱼,而我的梦里只有你。3、只要你敢说一句一生的承诺,我便敢用一世去等你。4、我知道,爱你是一种病,可我,放弃治疗。5、我觉得...

    句子查看全文>>
  • 怎么领取车辆环保标志?

    领取车辆环保标志的方法:1、6年内免检的车辆,在没有发生重大事故的情况下,免上线检车。到检车时间后,携带车辆行驶证、当年在有效期内的交强险保单,到车管所办理;2、到车管所后,到...

    问答查看全文>>
  • 英灵殿全面猎杀羊皮纸在哪

    英灵殿全面猎杀羊皮纸在哪呢?不知道的小伙伴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在NPC后面的山上。任务系统具有推进游戏剧情和故事线的一个指导功能。你只能选择追踪一种任务,无论它是主线,支线...

    游戏查看全文>>
  • 凯美瑞acc自适应巡航怎么开启?

    开启凯美瑞acc自适应巡航的方法:1、先按一下方向盘右侧的定速巡航按钮,不能超过1.5秒,然后按车距保持按钮,再将车速提升至想要的最高车速,随即按下-SET按钮,此时车辆会按照...

    问答查看全文>>
  • 威马汽车是哪个国家的

    中国。威马汽车(WM Motor)成立于2015年1月( 前身为联合创始人杜立刚的三电系统研发企业,成立于2012年),是国内新兴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及出行方案提供商,创始人为前吉...

    问答查看全文>>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4 家常菜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