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常菜>百科>茶叶>正文

雀舌喝起来是什么口感

人气:419 ℃/2025-02-01 04:04:35

蒙顶雀舌:口感层次丰富,嫩栗馥郁,清冽雅致,具有淡淡青草的嫩香。

湄潭雀舌:香气清芬悦鼻,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

巴山雀舌:香气鲜嫩,滋味鲜爽回甘,并以“色绿、香高、回甘、形美”四绝著称。

金坛雀舌:香气清高,栗香明显持久,滋味鲜爽回甘,韵味持久。

雀舌茶的特点

雀舌茶是一个绿茶品类的代名词,包括多种茶品。

多为芽类茶,采摘的嫩度较高(比扁形茶高),一般为一芽一叶初展,加工成成品茶后其个体比扁形茶小,其宽度在4~5毫米,长度15~20毫米。

茶叶冲泡后叶底为一芽一叶,芽与叶稍稍分离呈雀嘴形,因此得名。

雀舌形的茶叶采摘细嫩,皆为极品。

目前中国以“雀舌”命名的茶,基本上都是一芽一叶初展,形似雀舌。

只要形态如雀舌,基本都可以称为“雀舌”。

因此,现如今雀舌茶早已成为一类茶的代名词。

如:贵州的湄潭雀舌,江苏的金坛雀舌,浙江的余杭雀舌,安徽的黟山雀舌、金地雀舌,四川的巴山雀舌、蒙顶雀舌、宜宾雀舌,福建的天山雀舌等。

以上提到的雀舌,多为绿茶,而还有一个特例。

雀舌,武夷岩茶(乌龙茶)。

无性系,灌木型,小叶类,特晚生种。

雀舌也是武夷岩茶中的一个类别,既是茶树品种名,亦是茶品品名。

(金坛雀舌)

雀舌茶的特点

1、金坛雀舌

金坛雀舌产自江苏省金坛市方麓茶场,它在我国也是属于非常有名的一种茶,为江苏省新创制的名茶之一。2013年正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金坛雀舌以其形如雀舌而得名,属扁形炒青绿茶,其外形扁平挺秀、状如雀舌;茶条匀整、色泽绿润;内质香气清高、栗香明显持久、汤色明亮、滋味鲜爽、叶底嫩匀;并且在质量品质上也有着优于一般茶叶的理化指标。

(蒙顶雀舌~昵茶网)

2、蒙顶雀舌

蒙顶雀舌是产自四川雅安名山蒙顶山的,它的品质是非常高的,别称“石花”,被列为贡茶。

当时我国西南诸域凡以一芽一叶初绽原料制作的散茶,以形命名都统称为“雀舌”,蒙山雀舌遂被籍名为“石花”以贡。

其茶口感层次丰富,嫩栗馥郁,清冽雅致,有淡淡青草的嫩香。

(巴山雀舌)

3、巴山雀舌

巴山雀舌是产自四川省万源市的主产名茶,其因形似山雀之舌而得名,茶叶以富含硒而出名,享有“富硒茶王、雀舌珍品”之盛誉。

巴山确实,其外形扁平匀直,色泽翠绿,汤色黄绿明亮,香气鲜嫩,滋味鲜爽回甘,叶底嫩绿鲜活,尤以“色绿、香高、回甘、形美”四绝著称。

(湄潭雀舌 )

4、湄潭雀舌

湄潭雀舌,又称贵州雀舌、湄潭翠芽,产自贵州省湄潭县万里茶海茶园,此茶园是拥有着独特的环境优势,它是中国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茶园。

湄潭翠芽,其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葵花籽,隐毫稀见,色泽绿翠,香气清芬悦鼻,粟香浓并伴有新鲜花香,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

(浙江雀舌)

5、浙江雀舌

产于浙江省杭州西湖龙井茶区境内地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茶叶试验场。1980年开始研制1984年正式投产。鲜叶选用优良品种龙井43号,采摘标准为单芽,其每个芽长短、轻重、大小要求均匀一致。经摊放杀青抖筛风选等工序加工而成。成品形似雀舌,扁平挺直微毫,色泽绿润;香高鲜爽,汤色嫩汤清澈,滋味醇和;叶底成朵、嫩绿明亮。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昵茶网将持续输出专业全面的茶知识。

  • 如何长时间保存青菜

    青菜是我们大家餐桌上必备的一类菜,又因为食用它的人群最广泛所以家户户都习惯多买一些青菜囤好存放在家种,想吃的时候只要拿出来现做即可。但是白菜的储存却有很多需要我们注意的地方,夏...

    生活查看全文>>
  • 暴躁真实是什么意思

    暴躁真实:嘴上哭了笑了的可能面无表情,爱说酸了慕了的可能现实异性勿近,但喷人时候的暴躁心情一定表里如一,嘴臭的真情实感。——微博@语文指挥中心...

    热词查看全文>>
  • 新车发动机故障灯亮了应该怎么办

    如果新车的发动机故障灯亮了,这可能是行车电脑误报,直接将车辆熄火然后重启,发动机故障灯就可以消去。如果车辆重启后故障灯还没有消去,那就属于质量问题了,这时可以去4s店请专业人士...

    问答查看全文>>
  • 泄压阀怎么调节压力?

    泄压阀调节压力的方法:1、调节时打开角型针阀;2、松开定位罗母逆时针旋起顶端调节螺杆;3、开启泄压阀前端进水(闸或蝶)阀;4、视压力表按要求顺时间旋紧顶端调节螺杆;5、启动水泵...

    问答查看全文>>
  • 蛇宝宝起小名的方法技巧及名字参考

    蛇宝宝起小名的方法技巧及名字参考,下面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蛇宝宝起小名的技巧1、结合台甫,采取双声趁韵技巧取小名。过去一般是先给孩子起个小名.等孩子上幼女园时取学名.这个学名就...

    生活查看全文>>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4 家常菜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