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常菜>百科>茶叶>正文

茶需要煮吗

人气:248 ℃/2025-02-24 21:38:12

红茶、陈年铁观音、岩茶、老白茶、黑茶、普洱茶适宜煮饮,此类茶叶内质丰富,茶汤浓厚且富于变化,煮茶颗充分释放香气与内质,而绿茶、黄茶通常采用细嫩的芽叶制作,清汤绿叶,宜尝鲜,适合冲泡饮用。

绿茶宜鲜饮不宜煮茶

绿茶,尤其是高级绿茶,通常采用细嫩的芽叶制作,清汤绿叶,宜尝鲜。冲泡水温一般在80—95℃,用玻璃杯或盖碗冲泡为佳,不宜闷泡和闷煮。

如果用过高的水温冲泡绿茶,绿色的芽叶和汤色就会变暗,鲜度降低,滋味变苦。

因为绿茶中的氨基酸和茶多酚是游离的,非常适合鲜饮,是非常有效的抗氧化物质,有美容、消炎等功效。而如果用来煮茶,这些物质就会迅速被氧化,而失去其原有功效。

红茶宜清赏宜调饮

红茶富于变化却十分包容,清饮可赏其色香味,红茶调饮更是在全世界玩出了花样…

为了保证红茶滋味的浓厚均衡,红茶的采摘是需要保证芽头率的,芽叶偏细嫩。揉捻发酵后其内含物渗出十分迅速,如果用以煮茶,高温沸水很容易使茶汤变得酸涩。

但煮红茶汤浓香高的特性却十分适合调饮,取红茶之高香,用牛奶、蜂蜜、鲜花等物质去均衡煮红茶的苦和涩,就能获得一款滋味浓厚,茶香满溢的暖心饮料了…

乌龙茶新茶宜泡老茶宜煮

乌龙茶(青茶),属于半发酵茶。乌龙茶既有红茶的韵味,又有绿茶的鲜爽,其制作工艺是最具变化的。

1)新茶和轻焙火的乌龙茶不建议煮茶

此类乌龙茶宜用盖碗或紫砂壶高冲快出,花香浓郁,汤鲜爽甘甜。如果用来煮,就会闷出类似菜叶的「熟气」来

2)陈年的铁观音、岩茶等,建议冲泡几次后煮茶

如果说冲泡的是十年的老茶,那么煮茶的过程相当于将茶叶迅速再变老十年,那种从骨子煮里出来的醇厚与回甘,拼的是茶叶先天的积累

白茶嫩茶宜泡老叶宜煮

白茶,是最自然的茶,传统工艺白茶经阳光晒干或文火烘干而成,“绿妆素裹”,汤色清淡。根据采摘部分不同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白毫银针为纯芽,白牡丹一芽一二叶,寿眉一芽三四叶。

1)白毫银针和白牡丹,宜冲泡

冲泡银针和白牡丹的水温建议在90℃左右,甚至更低。白茶满身覆有白色的绒毛,冲泡得宜有淡淡的奶香味,口味清甜如蜜。如果冲泡水温过高则容易苦涩且有青气。

2)寿眉宜煮

寿眉可以泡过之后煮,也可以直接煮(直接煮建议延长润茶时间)。尤其存放过3年以上陈放的寿眉,滋味由甘甜和清香,转为醇和温润,煮过之后更有枣香,根据个人的需要还可以在煮茶中加入枸杞,有很好明目滋润的功效

普洱/黑茶,新生茶宜泡,老熟茶宜煮

1)普洱生茶,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条索粗壮但相对还是属于新嫩组织。新制的普洱生茶,适宜冲泡,其滋味醇厚,因其内涵丰富苦涩显,可在口腔形成明显的回甘现象。若用高温水煮,则容易浓度过高,苦涩重,还会有熟菜叶的青气

2)存放十五年以上的老生茶、黑茶、普洱熟茶以及普洱老黄片,均可用以煮饮。

煮茶要有煲鸡汤的耐心,大火煮沸,文火慢煮,在水逐渐升温的过程中,茶叶的内含物在不同的温度下一点点被萃取出来,将稀薄的水煮成醇厚的汤,就是煮茶人静心和修炼的过程。对于茶而言,不要害怕青涩的粗糙,慢慢来,时间会给你成熟的甘甜。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将持续输出专业全面的茶知识。

  • 唯美简单的英文句子

    1、In your most memorable journey, I can give you the exclusive smile.2、有时候,我们不要想太多,顺着自己的...

    句子查看全文>>
  • 桂圆枸杞红枣菊花玫瑰花泡茶的功效和禁忌

    桂圆枸杞红枣菊花玫瑰花茶富含维生素、菊苷、胡萝卜素、香茅醇等物质,饮用有提神醒脑,缓解疲劳,促进消化的功效,有 补充水分,缓解干燥的功效;其次桂圆红枣枸杞玫瑰花茶含有挥发性芳香...

    茶叶查看全文>>
  • 年度历史教师心得体会精选

    年度历史教师心得体会怎么写呢?一起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1、年度历史教师心得体会首先可以描写历史的重要程度和难易程度;2、然后可以描写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3、其次可以描写...

    教育查看全文>>
  • 云杉是针叶林还是阔叶林

    云杉是针叶林,喜欢干燥且湿润凉爽的环境,具有较强的耐寒性,还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它适合生长在凉爽湿润的环境中,进行养护时需适当浇水。云杉的生长速度较慢,可少量多次施加有机肥或磷...

    养花查看全文>>
  • 描写瀑布的话

    1、下了石桥,登上观瀑台,黄果树大瀑布在山的一面出现了。它从高高的岩壁上悬泻倾挂,似巨幅水晶帘凌空飞落,雄浑壮丽。2、远远望去,乳白色的瀑布像是一团团的浓烟下坠,又像是谁把天上...

    句子查看全文>>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4 家常菜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