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常菜>百科>传统>正文

白露有什么风俗习俗?白露是什么季节?

人气:199 ℃/2023-06-24 17:25:22

白露,秋季的第三个节气,象征着凉爽秋季的正式开始,那么白露有什么风俗习俗?白露是什么季节?跟网一起看看吧!

白露有什么风俗习俗?

(1)吃龙眼

福州有“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当地习俗认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甜味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不管是不是真正大补,有吃了就是补,所以福州人也习惯了这一传统习俗。

(2)白露米酒

苏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还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3)饮白露茶

老南京人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

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

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4)吃番薯

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5)采“十样白”

浙江温州的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这“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6)祭禹王

白露时节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在祭禹王的同时,还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活动期间,《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祈盼和向往。

(7)收清露

《本草纲目》称秋露多时,可以用盘收取,煎煮使之稠如怡,可使人延年益寿。秋露寨具肃杀之气,宜于煎制润肺杀祟的药物。湖南、湖北、河北、山东、安徽、四川各地,秋天民间就用瓷器收取草头的清露,和以朱砂或者上等的墨汁,点染小孩额头及心窝,称之为天炙,以祛百病。

白露是什么季节?

秋季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达黄经165度,于公历9月7—9日交节。白露是一个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是秋季由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点。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 

白露后,天高云淡、气爽风凉,昼夜温差较大,夜间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明显地感觉到凉爽的秋天到来。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白露”代表着暑热的结束,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成熟,而在季节转化过程中,丰收的秋季带给了人们与健康有关的食物以及民俗。

“三分命,七分运”,命有贵贱,运有好坏。

想知道自身运势,点击下方【精品测算】,预测最新2020年运势!

  • 摩托真空胎怎么补最好

    摩托车真空胎的补法有三种:第一种,用火补或冷补。扒开真空胎从内打磨漏气处然后用火补皮或冷补皮的胶皮粘牢即可。第二种,用真空胎自补液修补。将自补液顺着气门嘴加入真空胎内转动几圈轮...

    问答查看全文>>
  • 茯砖茶的金花“益生菌”

    “金花”,学名“冠突散囊菌”,是一种有利于茶叶内含物转变的益生菌,它在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下可以在茶叶中自然生长。茶学里把培育了“金花”的茶砖命名为茯砖茶。茯砖茶里长“金花”,是因...

    茶叶查看全文>>
  • 观后感高一作文范文

    观后感作文怎么写呢?下面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观后感作文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1、描写所观看的影片的概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2、讲述一下影片里你喜欢的人物的性格、特点、品...

    教育查看全文>>
  •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翻译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翻译,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可以翻译成:In today's highly developed material civ...

    教育查看全文>>
  • 生活搞笑文案(微信搞笑文案精选)

    1、幸福是一种经历,一种体验,一种享受……幸福是没有道理的,它产生于一瞬,幸福是无须用言语来表达的,一颦一笑,看似普通,含蓄却永恒,永恒的华丽也将在那一刹那定格!2、对的那个人...

    句子查看全文>>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5 家常菜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