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常菜>百科>传统>正文

重阳节为何要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插茱萸

人气:190 ℃/2024-10-27 02:52:52

人们常说的重阳节登高不是指爬山,而是登高望远,求神拜佛。而且重阳节是重阳节要登高插茱萸,那么,今天小编就跟朋友们来好好聊聊,为什么要登高插茱萸?重阳节为何要登高插茱萸?以下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插茱萸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为了避难消灾,古代人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这一习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此外,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

现代重阳节仍然保留着吃重阳糕和喝菊花酒的习俗,“登高”尤其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其原因之一是“高”有高寿的意思,之二是登高的确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1989年,国家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老年人们都喜欢登山秋游,结伴赏菊,古老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与传承精神。

茱萸是什么

茱萸是一味中药,分吴茱萸和山茱萸。《中国药学大辞典》解释,本品南北皆可,入药以“吴地”为佳,所以又称吴茱萸。以前有人认为“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是山茱萸,实为张冠李戴。山茱萸虽为传统中药,有滋补益精的功效。

六味地黄丸中便有一味是山茱萸,但它闻起来没有气味,显然起不到驱赶邪佞避灾的作用。而吴茱萸药名为吴萸、气辣子、越椒等,吴茱萸是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吴茱萸的干燥未成熟果实,性热、味辛、苦、有小毒。入肝、脾、胃,有温中散寒,止痛燥湿,疏肝下气,降逆止呕之功效。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弱小的吴国每年都得按时向强邻楚国进贡。有一年,吴国的使者将本国的特产“吴萸”药材献给楚王。贪婪无知的楚王爱的是珍珠玛瑙金银财宝,根本看不起这土生土长的中药材,反认为是吴国在戏弄他,于是大发雷霆,不容吴国使者有半句解释,就令人将其赶出宫去。

楚王身边有位姓朱的大夫,与吴国使者交往甚密,忙将其接回家中,加以劝慰。吴国使者说,吴萸乃我国上等药材,有温中止痛、降逆止吐之功,善治胃寒腹痛、吐泻不止等症,因素闻楚王胃寒腹痛的痼疾,故而献之,想不到楚王竟然不分青红皂白……听罢,朱大夫派人送吴国使者回国,并将他带来的吴萸精心保管起来。

次年,楚王受寒旧病复发,腹痛如刀绞,群医束手无策。朱大夫见时机已到,急忙将吴萸煎熬,献给楚王服下,片刻止痛,楚王大喜,重赏朱大夫,并询问这是什么药?朱大夫便将去年吴国使者献药之事叙述。楚王听后,非常懊悔,一面派人携带礼品向吴王道歉,一面命人广植吴萸。

几年后,楚国瘟疫流行,腹痛的病人遍布各地,全靠吴萸挽救成千上万百姓的性命。楚国百姓为感谢朱大夫的救命之恩,便在吴萸的前面加上一个“朱”字,改称吴茱萸。后世的医学家又在朱字上加个草字头,正式取名为吴茱萸,并一直沿用至今。

茱萸属芸香科植物,分布于长江流域和华南一带。茱萸苦辛性温,功在温中、行气、止痛。茱萸对呕吐吞酸、腹痛泻痢均有奇效。茱萸外用对高血压、慢性消化不良、口腔溃疡等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所谓的“吴地”,即历史上的吴国。这茱萸的名字也是来自于一个传说。

  • 祝长辈生日祝福语简短精辟

    1、茶甘饭软尽享千乐以多。2、是幸福的最好资本。祝您乐观长寿。3、你的爱像茶,平淡而亲切,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上瘾。4、愉快的情绪是长寿的最好秘决。祝您天天快乐。5、如一缕灿烂的...

    祝福语查看全文>>
  • 速腾2019款1.4t豪华版试驾如何?

    2019新款速腾:1、全新一代速腾Long-Wheelbase秉承大众卓越的德系安全品质,满足C-NCAP五星标准,在主被动安全方面实现全面提升,构筑起一套固若金汤的安全体系,...

    问答查看全文>>
  • 福美来p0268故障码什么意思 福美来故障码p0268解决方法

    福美来故障码:p0268详细介绍如下:故障所属系统范围:暂无适用车型:福美来中文含义解释:p0268:三缸喷油器控制电路对电源短路故障介绍当发动机起动后发动机控制单元内的喷油器...

    问答查看全文>>
  • 成本会计员工作心得

    成本会计员工作心得怎么写呢?一起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1、成本会计员工作心得首先可以描写作为成本会计员合理安排收支预算,严格预算管理;2、然后可以描写努力学习内控制度,提高自...

    教育查看全文>>
  • 形容自己淡定的句子

    1、最痛苦的,莫过于是徘徊在放与不放之间的那一段,真正下决心放弃了,反而,会有一种释然的感觉。从此,痛和爱都有深深埋进心里。2、没有幻想、没有期望,就如同鸟儿被捆住了翅膀。过多...

    句子查看全文>>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5 家常菜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