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常菜>百科>冷知识>正文

腰肌劳损能治好吗 中医偏方治疗腰肌劳损

人气:360 ℃/2023-03-08 08:30:56

对于长期久坐、久站或者从事重力工作人来说,腰肌劳损是常有的事情,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多走动。很多患者想知道,腰肌劳损能治好吗?小编告诉大家,传统的中医偏方能够治疗腰肌劳损的哦,不行你就看看吧。

腰肌劳损虽然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但是经常疼痛的话会让病人难以忍受的,那么怎样才能够有效的缓解疼痛呢,更好的治疗腰肌劳损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支几个中医小妙招吧。

食材:杜仲,淫羊藿,威灵仙、牛膝若干猪腰4个(猪腰子或羊腰子均可)。

1、将猪腰破开,洗去血液筋膜。

2、我们将上面的药材先在凉水中泡水四十分钟,然后再煎煮半个小时候,这时候把猪腰或者羊腰放进去炖半个小时就可以了。

服法:以上为一剂用量,吃腰饮汤。每剂连两天,早晚空腹,可连用2-4周。

取伸筋草、海桐皮、独活、当归、钩藤、乳香、没药、川红花各若干,将这些药物用水煎煮后,用温热的药液直接擦洗息处。患者可每天擦洗2次,每次擦洗1小时左右,直至病情好转。

分别取当归、防风、牛膝、桂枝、赤芍、羌活、五加皮、威灵仙、艾叶各若干,将这些药物装入布袋中封口,用水煎煮,待温热后直接将布袋外敷于患处。患者可每天敷一次,直至病情好转也可直接贴腰肌镇痛膏。

1.腰骶部一边或者两边总是感觉到酸痛不舒服,有时候轻,有时候重,反反复复。

2.酸痛在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阴雨天可加重。

3.急性发作时,各种症状都明显加重,腰部活动受到限制。

腰肌劳损是指腰部肌肉、筋膜与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病程较长。了解相关病因,利于预防腰肌劳损的发生。

腰扭伤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使损伤的肌肉、筋膜修复不良,产生较多瘢痕和粘连,继而降低腰部功能,易出现腰肌劳损。

长期反复的过度腰部活动及过度负荷,如久坐、久站、搬运重物等,使腰肌长时间处于高张力牵伸状态。频繁受力且受力较大,会使腰部周围的软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最后形成腰肌劳损。

常见的有腰椎骶化(是指第5腰椎与骶骨相融合而共同构成一块骶骨)、骶椎腰化(第1块骶骨从骶骨块中游离出来而形成第6腰椎)、隐性骶椎裂等,均可使肌肉、筋膜等组织缺少附着点,构成结构上的不稳定,当活动频繁或负重较大时,则容易出现腰肌劳损。

慢性腰肌劳损与气候、环境有一定的关系,气温过低或湿度过大均可促发或加重腰肌劳损。

不要随意睡在潮湿的地方。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添衣服,出汗及雨淋之后,要及时更换湿衣或擦干身体。

应积极治疗,安心休息,防止转成慢性。

要做好准备活动。

如弯腰过久,或伏案过低等。在僵坐一小时后要换一个姿势。同时,可以使用腰部有突起的靠垫为腰部缓解压力,有助于避免出现腰肌劳损。背重物时,胸腰稍向前弯,髋膝稍屈,迈步要稳,步子不要大。

腰部作为人体运动的中心,过度劳累,必然造成损伤而出现腰痛,因此,在各项工作或劳动中注意有劳有逸。

控制体重,身体过于肥胖,必然给腰部带来额外负担,特别是中年人和妇女产后,为易于发胖的时期,节制饮食,加强锻炼。

过软的床垫不能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所以最好在木板上加一张10厘米厚的软垫。

以上就是治疗腰肌劳损的中医方法,我们可以通过食疗偏方,也可以通过中药擦洗、外敷的方法来缓解疼痛,坚持下来的话,就能够治愈了哦。不过,期间我们也要自己保养好自己。

  • 汽车故障代码B273655怎么解决

    左侧传感器内部故障 40%左侧传感器插头腐蚀或松动脱落 30%左侧传感器线路折断 20%气囊控制单元硬件故障 10%...

    问答查看全文>>
  • 新能源电池技术怎么样?

    新能源电池技术还是比较成熟的:1、氢能:适合我国国情的煤气化重整制氢和焦炉气重整制氢技术;2、核能:第四代核能技术、高温气冷堆技术和核聚变堆进;3、生物质能:我国目前加大沼气工...

    问答查看全文>>
  • 秋天的雨歌曲原唱

    秋天的雨歌曲原唱是谁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秋天的雨的歌曲的原唱是何思潼,这首歌曲从整体曲调来看还是比较好听的,歌词也比较唯美,而且非常有特色,但是在风格上可能会比较...

    生活查看全文>>
  • qq大会员和超级会员有什么区别

    QQ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社交工具,在QQ里面我们除了可以设置自己的头像昵称以外,在资料卡那里还可以显示我们的年龄以及所在地还有性别星座等基础信息,而如果要是开通了QQ会员的话,我...

    科技查看全文>>
  • 奥迪a6l哪款是四驱?

    奥迪a6l四驱有以下几款:1、2018款30周年车型45TFSIquattro运动型。(车高1466mm,车长5036mm,车宽1874mm,轴距3012mm,前置四驱)指导价...

    问答查看全文>>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4 家常菜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