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常菜>百科>茶叶>正文

铁观音的工艺

人气:138 ℃/2023-05-23 16:50:35

铁观音是采摘一芽二叶、三叶(开面采)为原料,经凉青(室外)、晒青、凉青(室内)、做青、炒青、揉搓、做掉红边(提高茶汤醇厚度)、包揉、焙火(三揉三烘,反复进行3-5次)、拣簸等工艺制作而成,其制作工序中,以摇青、炒青最为关键,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因素。

摇青遵循“三守一攻一补充”的做法,即第一,第二次摇青动作宜轻,转数不宜过多。

铁观音茶的制作工艺

1、采摘

铁观音的采摘,要待新梢长到3~5叶快要成熟,而顶叶六七成开面时采下1芽2叶或1芽3叶的叶梢,俗称"开面采"。

采制技术特别讲究:以“虎口对芯”,手工采摘成熟新梢2—3叶;采摘做到“五不”,即不折断叶片,不折叠叶张,不碰碎叶尖,不带单片,不带鱼叶和老梗。

鲜叶采摘后,不能长时间置于袋里或者篓里,应及时置于阴凉处,并翻松鲜叶,防止风吹日晒,新鲜度被破坏。

2、晒青

茶青采下来后要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将其薄薄的摊凉晒青。晒青的目的是为了使鲜叶的水分蒸发,提升鲜叶内的酶活性,为下一步摇青作准备。

3、做青

做青分为二个小部分,简单而言它就是凉青、摇青一直循环的过程,随着次数的增多,凉青摇青的时间也要慢慢的增加,一般都需要有6-8的凉青、摇青,茶鲜叶内的物理化学反应才能达到进入下一步杀青的标准。下图分别为摇青和凉青。

4、杀青

做青一般是从当天傍晚开始一直会持续到第二天,到了第二天就要要一定的经验积累,通过对茶鲜叶的观察来决定是否要炒青。杀青是茶叶品质固定的重要环节,将决定铁观音的品质好坏。有经验的制茶师能够很好的把握时机制作出优质铁观音。

5、包揉

把杀青后的茶叶包在特制的布里,准备放入整形机。利用“包揉机”把整个茶叶紧包成球状。如图,从这个步奏的目的就是制作铁观音特有的球状外形和颜色。

6、揉捻

将打包好的茶包放在“揉捻机”中进行揉捻使茶叶成球状。茶球在紧包的状态下在揉捻机中滚动,里面的叶子受到揉捻机和茶叶的挤压会慢慢形成“颗粒状”,茶青从叶状到颗粒状全是揉捻机的功劳,不过这得要经过很多遍的操作。

7、打散

把打包好的茶球打散了,再次进行包揉和揉捻,一般这个过程要持续4-6遍,茶叶才能渐渐的变为颗粒状。

8、复烘干

复烘干是茶叶初制最后一道工序,其作用是进一步散发茶叶多余的水分,使之达到干燥,固定已经形成的品质,便于储藏,同时茶叶在热作用下,使内涵物质进行热化学变化,例如多酚类化合物的自动氧化,糖类的焦糖化,形成焦糖香,形成香气和滋味。

9、摊凉

烘干后的茶叶温度极高,必须及时快速散发茶叶内的温度,降低温度,固定茶叶烘后的火功,防止闷黑产生高火味,同时通过摊凉自然冷却,使茶叶内的自然水分重新分布平衡,保证产品质量,提高茶叶精制率。

10、捡梗

捡梗的目的是除去毛茶中的粗老茶条,捡出茬子、黄片、细碎、茶梗等,保证茶叶的品质的净度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

11、包装

包装方法必须科学、先进,包装容器、材料必须保证质量,符合卫生标准,大方美观,才能对消费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昵茶网将持续输出专业全面的茶知识。

  • 彩虹的句子

    1、在一瞬间,一个弧形的半明的彩虹浮现在暗云中间,虹的两脚在那边一道道地下垂着,像是彩虹边倒挂的匹练,淡褐色、黄色、微红的重环若隐若现。2、大雨后,不一定是彩虹,也可能是更猛烈...

    句子查看全文>>
  • 高尔夫油泵保险在什么地方

    高尔夫油泵保险在发动机仓,电瓶的旁边的黑色保险丝盒内,盒子盖上有油泵保险丝的位置图。汽油泵保险丝的英文简称是:FFAFP,全部英文是Fuse for Automobile fu...

    问答查看全文>>
  • 驾照取消预约有什么影响

    没有影响,取消预约就是没有考试,并不会计入五次限度里面,可以再次进行预约。但是要注意的还是取消预约每个科目最多只能使用三次,超过三次是无法取消的了。驾照是依照法律机动车驾驶人员...

    问答查看全文>>
  • 电子商务设计师能不能挂靠

    电子商务设计师不能挂靠。电子商务设计师证书属于软考证书,软考证书的挂靠一般指的是:中级的信息系统监理师、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和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挂靠。因为软考证书里面只有...

    科技查看全文>>
  • 汽车高位刹车灯不亮能通过年检吗?

    刹车灯损坏不能通过验车:1、按照国家规定,机动车必须定期通过排气检测、汽车外观、前照灯、制动器、底盘等检测合格,并在无违章记录的情况下,签发检测合格标志;2、检查发动机、底盘、...

    问答查看全文>>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4 家常菜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