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常菜>百科>茶叶>正文

关于茶文化的起源与传说

人气:351 ℃/2023-09-08 15:58:40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早在神农时期,茶及其药用价值已被发现。西汉时,茶已是一种高雅消遣;三国时期,崇茶之风进一步发展;到了春秋时代,茶叶开始投入市场,到王褒时候,茶叶已经是士大夫们生活的必需品。茶,从发现至今,由祭品到菜食,到药用,直到成为饮料,经历了非常漫长的过程。茶叶因用途、地区、茶树生长形态不同等而有不同的名称。到了魏晋南北朝,茶成为日常饮料。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唐代是茶业大发展的时期,宋代茶叶生产空前发展,饮茶之风非常盛行;明清,饮茶风气达到鼎盛。到清代后期,茶叶生产开始由盛而衰,到了现代,茶叶再现辉煌,茶叶消费开始向多元化和健康方向发展。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叶生产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的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里记载了茶叶的起源和传说。《神农本草》里面有一句话是这么记载的:“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关于这段记载,有两种不同的传说:一种传说是,神农为人们治病,亲身去尝试各种草木治病的功效,在煮水的时候,偶然有茶叶从枝头飘入锅里,因此发现了茶叶可以作为治病的饮料。 第二种传说就是,神农为人们尝试草木治病的时候,尝到了金绿色滚山珠中毒,死在茶树下,茶树上的水流入神农的口里,因此而得救。

不管是哪一种传说,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茶树是神农时期被发现的。根据《神农本草》的记载,茶具有解毒的功效。经过历代医药学家的证实,茶一直都用作解毒剂,因此被人们视为珍品。

关于茶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早在神农时期,茶及其药用价值已被发现。西汉时,茶已是一种高雅消遣;三国时期,崇茶之风进一步发展;到了春秋时代,茶叶开始投入市场,到王褒时候,茶叶已经是士大夫们生活的必需品。茶,从发现至今,由祭品到菜食,到药用,直到成为饮料,经历了非常漫长的过程。茶叶因用途、地区、茶树生长形态不同等而有不同的名称。到了魏晋南北朝,茶成为日常饮料。“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唐代是茶业大发展的时期,宋代茶叶生产空前发展,饮茶之风非常盛行;明清,饮茶风气达到鼎盛。到清代后期,茶叶生产开始由盛而衰,到了现代,茶叶再现辉煌,茶叶消费开始向多元化和健康方向发展圣陆羽的《茶经》,明确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据历史记载:周公一生活动的主要地区是在陕西。

先是在周原辅佐武王,在周原制礼作乐,后来在成王时代与召公分陕而治。周公虽分封于鲁,实则未居于鲁。参照《诗经》有关“荼”的章句,我们可以想见,第一个记载茶事信息的鲁周公一直在陕西从政,他关于茶事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古周原一带的现实生活。在西周时期宫廷设置“掌荼”官职,专门掌管茶叶的有关问题。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关于陕南巴人部落首领将“丹漆茶蜜”连同当地其他大宗土特产进贡周朝王室的记载和陕南地区考古研究的成果,说明生活在陕南的古代巴人是中国最早懂得种茶、用茶的民族。这些都证实了在西周时期乃至更久远的年代,陕西范围内茶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陕西是当时茶叶发展的中心。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将持续输出专业全面的茶知识。

  • 品味人生的格言

    1、充实的思想不在于言语的富丽,它引以自傲的是内容,不是虚饰。这就需要多阅读,多交流,你我正在进行后者,所以此刻我感到充实!2、记住一个人,只记住他的好处,议论一个人,只议论他...

    格言查看全文>>
  • 黄标车报废补贴政策补多少钱?

    黄标车车辆报废补贴标准:1、报废重型载货车每辆补贴18000元,报废中型载货车每辆补贴13000元;2、报废轻型载货车每辆补贴9000元,报废微型载货车每辆补贴6000元,报废...

    问答查看全文>>
  • 暗讽人虚情假意的句子(关于看清朋友虚伪的说说)

    1、撕裂旳心扉,看清迩旳虚伪,受了伤却如此卑微。2、只说不做,是虚伪;做了又不想做好,是装B!3、你是我珍惜的朋友,可是你是怎么做的,可能是我们在不同的城市吧?4、你自不量力的...

    说说查看全文>>
  • 性签名爱情繁体字

    1、即使沒有結局,我還是想遇見妳。2、我只想好好和妳在壹起,不要和我說分手。3、妳不知道妳偷偷瞄向她時,在妳身後註視著妳的我心裏有多疼。4、所有人都說我把妳寵壞了,唯獨妳說我從...

    签名查看全文>>
  • 现代朗动轮胎噪音大怎么办

    可以选择降低胎压、给车门、挡泥板、翼子板等部位加装隔音材料,从而起到隔绝声音进行降噪的作用。现代朗动轮胎噪音大通常是因为:胎面和行驶地面的摩擦冲击较大,挡泥板和翼子板同时震动传...

    问答查看全文>>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4 家常菜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