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常菜>百科>茶叶>正文

关于茶文化的起源与传说

人气:347 ℃/2023-09-08 15:58:40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早在神农时期,茶及其药用价值已被发现。西汉时,茶已是一种高雅消遣;三国时期,崇茶之风进一步发展;到了春秋时代,茶叶开始投入市场,到王褒时候,茶叶已经是士大夫们生活的必需品。茶,从发现至今,由祭品到菜食,到药用,直到成为饮料,经历了非常漫长的过程。茶叶因用途、地区、茶树生长形态不同等而有不同的名称。到了魏晋南北朝,茶成为日常饮料。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唐代是茶业大发展的时期,宋代茶叶生产空前发展,饮茶之风非常盛行;明清,饮茶风气达到鼎盛。到清代后期,茶叶生产开始由盛而衰,到了现代,茶叶再现辉煌,茶叶消费开始向多元化和健康方向发展。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叶生产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的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里记载了茶叶的起源和传说。《神农本草》里面有一句话是这么记载的:“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关于这段记载,有两种不同的传说:一种传说是,神农为人们治病,亲身去尝试各种草木治病的功效,在煮水的时候,偶然有茶叶从枝头飘入锅里,因此发现了茶叶可以作为治病的饮料。 第二种传说就是,神农为人们尝试草木治病的时候,尝到了金绿色滚山珠中毒,死在茶树下,茶树上的水流入神农的口里,因此而得救。

不管是哪一种传说,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茶树是神农时期被发现的。根据《神农本草》的记载,茶具有解毒的功效。经过历代医药学家的证实,茶一直都用作解毒剂,因此被人们视为珍品。

关于茶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早在神农时期,茶及其药用价值已被发现。西汉时,茶已是一种高雅消遣;三国时期,崇茶之风进一步发展;到了春秋时代,茶叶开始投入市场,到王褒时候,茶叶已经是士大夫们生活的必需品。茶,从发现至今,由祭品到菜食,到药用,直到成为饮料,经历了非常漫长的过程。茶叶因用途、地区、茶树生长形态不同等而有不同的名称。到了魏晋南北朝,茶成为日常饮料。“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唐代是茶业大发展的时期,宋代茶叶生产空前发展,饮茶之风非常盛行;明清,饮茶风气达到鼎盛。到清代后期,茶叶生产开始由盛而衰,到了现代,茶叶再现辉煌,茶叶消费开始向多元化和健康方向发展圣陆羽的《茶经》,明确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据历史记载:周公一生活动的主要地区是在陕西。

先是在周原辅佐武王,在周原制礼作乐,后来在成王时代与召公分陕而治。周公虽分封于鲁,实则未居于鲁。参照《诗经》有关“荼”的章句,我们可以想见,第一个记载茶事信息的鲁周公一直在陕西从政,他关于茶事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古周原一带的现实生活。在西周时期宫廷设置“掌荼”官职,专门掌管茶叶的有关问题。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关于陕南巴人部落首领将“丹漆茶蜜”连同当地其他大宗土特产进贡周朝王室的记载和陕南地区考古研究的成果,说明生活在陕南的古代巴人是中国最早懂得种茶、用茶的民族。这些都证实了在西周时期乃至更久远的年代,陕西范围内茶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陕西是当时茶叶发展的中心。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将持续输出专业全面的茶知识。

  • 普洱茶饼和散茶的区别

    普洱茶饼和散茶的区别,普洱散茶没有经过重力紧压,茶条完整而少断碎,能够清楚地看到原料的品质,因为没有再加工,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清香和鲜甜,且取用方便。普洱茶饼有更好的后发酵条件,...

    茶叶查看全文>>
  • 爱丽友狗粮好不好 爱丽友狗粮怎么样

    这个爱丽友狗粮被我列入无限回购的清单,各位铲屎官们放心入。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爱丽友狗粮怎么样?爱丽友狗粮好不好爱丽友狗粮怎么样这个爱丽友全价无谷犬粮抓了一把闻闻很自然的味道,...

    品牌查看全文>>
  • 上汽大众朗逸有新能源吗

    上汽大众朗逸有新能源。上汽大众朗逸有纯电版本的,2019年8月23日正式上市。截至2019年9月29日,朗逸纯电动版本在售的只有一款车型——2019款 优享版,官方指导价:14...

    问答查看全文>>
  • 比较有性的话

    1、你绝对是***亲生的,不然***怎么会养你这么个混账东西!2、不要小看了莪,也不要高看了妳自己。3、☆、-你不懂.我没你想象的那么脆弱4、走了就走了,我不念旧的。5、真正爱...

    语录查看全文>>
  • 高考奋斗励志的句子 正能量阳光励志的句子

    1、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2、不要高估了高考,也不要低估了自己。3、高三不再有,劝君珍惜之。一年之经历,终身之财富4、能用汗水解决的问题,就尽量别用泪水。努力到无能为力,...

    句子查看全文>>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4 家常菜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