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常菜>百科>茶叶>正文

怎样判断瓷器茶具是否有毒?

人气:314 ℃/2023-12-28 03:57:59

有毒无毒主要从两方面看,一个是陶瓷原料,一个是烧成。陶瓷原料主要为坯体原料(泥料),釉面原料(釉料),装饰原料(绘料)。

一般来说,坯体的泥料是瓷泥(主要为高岭土)或陶泥,这两项基本算安全的,因为一般无化工添加,是天然黏土或矿物质,只有等级品质之差而已。

问题主要出在釉料或绘料上。

釉料经高温后形成近似玻璃性质的釉面(玻化),只要是配方原矿,少量化工是成不了气候的。绘料就比较麻烦,基本现在低成本的都是化工料,颜色料含重金属(铅、汞等)。所以,可想而知,釉下彩相对安全许多。

第二烧成问题,泥料釉料绘料是否安全,还看烧成温度,高温瓷优于中温和低温。高温一般指1280摄氏度到1350摄氏度。这样的温度煅烧下,经过氧化和还原气氛,一般有害物质就消失了或转化了。综上所述,高温瓷几乎可以视为安全,如果有绘料装饰,那釉下比釉上安全。釉上的器皿建议只做装饰或者摆摆水果什么的,避免受热或浸泡水油等。中温瓷器或一些低成本的陶器也是如此使用。

所以在淘宝上买瓷器,避免买一些少见又便宜的手绘花纹的外贸中温瓷。分辨高温瓷和中温瓷最简单的方法,观颜色、看厚薄、听声音。

首先,观颜色。

中温瓷的釉面玻化层比较薄,只有浅浅的一层折光,甚至直接可以看到胎色,中温的绘画用的釉料和绘料从配方上来说和高温是不同的,出来的效果类似水粉画,一般来说绘的比较粗糙,这不仅是工艺上的,也取决于胎质和颜料特性。

高温瓷的釉色水润很多有一种清透的感觉,近于优质玻璃的折光(哑光无光瓷器除外)。

看厚薄。

一般来说,好的高温瓷器皿胎质会比中温瓷薄,因为中温瓷烧成温度低,烧结程度不高,质地较高温瓷疏松,为了提高抗撞击性,所以胎质会相对厚一些。

听声音。

听声音比较依靠经验,用手轻弹器皿,高温瓷的声音更加清越更加接近金属音,听声音有一种致密感,而中温瓷的声音比较闷,这是由于密度决定的。

所谓釉上彩和釉下彩的区别:

釉下彩是在整体施釉之前在坯体上进行绘画,因为会再罩一层玻化釉,多少可以看到装饰图案是在水润层的下面,笔触会有一种在水中微微晕染开来的感觉。因为罩了一层透光釉的原因,釉下彩的颜色比较清亮。

釉上彩的话是在烧好瓷器的釉面上进行绘画,然后再进行700~900度之间的烤花烧,它的画面笔画都是浮在釉面上的,肉眼手触都能感觉细微的凸起,颜色更加厚实鲜艳。

谨防俗称的开片,开片是因为陶瓷胎体和釉在冷却过程中的收缩率不同导致釉面上有细小的裂纹,而开片一直是中国瓷器审美的组成部分之一,正常的开片并不会使釉面完全裂开露出胎体表面,简单的判断方法,用力捏一下,如果瓷器发出细微的声响,说明釉面与胎体完全分离了,这样的杯子还是不要用了。

在使用瓷器的过程中,茶汤侵染到裂痕中去形成了明显的线条就叫做“开线”,茶的种类和饮茶习惯都会影响开线的颜色。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有不良商人开始使用冰裂釉,再上颜料的手法直接完成“开线”。像上图杯子底部的绿色并不是烧制完成后涂上去的,而是杯壁上的釉全部流到了底部堆积出来的效果,但是不良商家又想出了在瓷盘底部加彩料来模拟积釉。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将持续输出专业全面的茶知识。

  • 眉笔为什么会发白 眉笔为什么一擦就掉了

    眉毛虽然不起眼,确实我们五官中最重要的部门,眉毛的形状决定了一个人的脸型气质。很多小伙伴出门之前不管化不化妆,但是都要画眉毛,画好的眉毛为什么一擦就掉了呢。眉笔为什么会发白眉笔...

    品牌查看全文>>
  • 发动机爆震是什么表现?

    发动机爆震会有的表现:1、爆震一般表现为驱动发动机“咔嗒”的节奏,声音稍等脆脆,也有点像轻敲三角铁的声音一样;2、如果高速节气门全开,或爬坡的时候,声音会比较大,有点类似于金属...

    问答查看全文>>
  • 2022元旦跨年说说文案励志正能量

    1、你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你的未来我奉陪到底。2、惦记深,情意浓,伴着跨年传思念;字带情,句带意,带着新年的喜庆;喜连连,笑哈哈,愿你开怀在跨年;问候真,祝福到,祝你好运幸福绕...

    说说查看全文>>
  • 天气降温文案(天气冷文案说说心情)

    1、天冷了自己多带件外套,下雨了自己带伞,手冷自己就买杯热奶茶,别亏待自己。2、冬天它非礼我,老是冻手冻脚的。3、天冷了自己多带件外套,下雨了记得自己带伞,手冷自己就买杯热奶茶...

    句子查看全文>>
  • 2022年的升学祝福短语

    1、人生四喜有其一,魁元八方独熬头,横批:金榜提名。2、大本领人平素不独特异处;有学识者终生难有满足时。3、严教严管倾一腔热血培育新秀,重德重才下一翻苦心浇灌桃李。4、入学喜报...

    祝福语查看全文>>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4 家常菜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