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常菜>百科>茶叶>正文

春风十里,一盏春茶让人心旷神怡

人气:123 ℃/2024-08-25 14:34:20

春天,是喝茶好时节。

试想窗外细雨蒙蒙,桌前水雾袅袅,轻捧的这杯浅碧茶汤,似是将初现的绿意与湿漉漉的烟雨糅合了。

一入眼,就忍不住要试试这其中滋味,到初领略了这般清新,又不免一饮再饮,难以弃杯。

若没有这一杯青碧的茶汤,该如何度过这春日时光?

茶,是春天的颜色

生于顾渚山,老在漫石坞。

语气为茶荈,衣香是烟雾。

庭从木颖子遮,果任獳师虏。

日晚相笑归,腰间佩轻篓。

—— 唐•皮日休《茶人》

采茶人在风景优美、云雾缭绕的清泉山石间,承担着茶从树叶到饮品,经手采摘的第一道手续,幽幽山谷,空翠湿衣。

再经过千百次翻炒,洗去鲜叶的青涩,或卷曲或抱团,喝茶人对这一捧春茶的痴痴渴望,绿野仙踪尽收眼底。细品之下,茶叶中的山韵顿显,饱含春的生机勃勃。

茶,是春天的香气

陆羽在《茶经》中说:“茶有真香。”

这四个字,是对茶的赞美,是肯定,而对后世的茶文化影响非常大,茶人们把对茶的真香如何保持,研究成了一门学问。

四银瓶锁碧云英,谷雨旗枪最有名。

嫩绿忍将茗碗试,清香先向齿牙生。

—— 清• 袁枚《谢南浦太守赠雨前茶叶》

才端起茶碗,一股清新的香气已经飘向唇齿间,叫人怎么能不动心?

香气是虚的,抓不住。因为抓不住,所以更加诱人。茶的香,是轻的,轻到要一颗足够安静的心来感知还不够,还要经过一系列严肃的茶道仪式的沉淀,才能领略。

所以,茶道中,有闻香这一重要环节,它是视觉之后,味觉之前的一段飘渺如烟的享受。春茶之香,被悄悄注入了春的活力,成为追捧春茶的人们喜爱却捕捉不到的一缕茶魂。

茶,是春天的艳阳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 唐•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仿佛看到一个人,在春日的艳阳里坐下,静静取上一瓢山泉水,加了茶叶烧起来,简单而清澈,喝下一碗春茶,五脏六腑都舒展开来,茶滋润了这一小段时光,也滋润了一颗闲适躲懒的心。

芳茶冠六情,滋味播九区。

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

—— 西晋•张载《登成都楼》

喝茶,是可以和人生乐趣联系在一起的,品茶的仪式能增添人的幸福感,像是在宜于放风筝的艳阳天里,温热的茶汤入喉,给了你一个春意盎然的怀抱,舒缓了因世间烦事而焦躁的心。

茶,是春天的声音

松风桧雨到来初,急引铜瓶离竹炉。

待得声闻俱寂后,一瓯春雪胜醍醐。

—— 宋•罗大经《茶声》

砌虫唧唧万蝉催,忽有千车捆载来。

听得松风并涧水,急呼缥色绿瓷杯。

—— 宋•李南金《茶声》

都是描绘茶水沸腾的声音,低回、缠绵、悠远,似近非近,似远非远,十分奇妙。

茶叶的色、香、味、形,最后在水中汇成一首歌,如春暖大地,高山流水,在杯中载沉载浮,在茶的生命里婉转复活。

一杯香茶下肚,整个人仿佛脱离世俗,烦恼全消,饮春之茶,观杯中事,体味一下心不染尘的片刻轻灵。

春天是喝茶的好时节。

喝至清爽处,日子都变成翡翠,温润而明净。

那么,已是春暖花开,相约一起喝杯茶吧!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将持续输出专业全面的茶知识。

  • 描写夏天的比喻句 描写夏天景色的比喻句精选

    1、知了不住地在枝头发着令人烦躁地叫声,像是在替烈日呐喊助威。2、夏天像一个不识文的村妇,从里到外都是一种纯正朴拙地美!3、夏日的绿,在天地间挥毫泼墨,在蓝天白云下,描绘着一幅...

    句子查看全文>>
  • 2斤水是多少毫升

    2斤水是多少毫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毫升”和“斤”之间是不能直接进行换算的。其中容积单位毫升的英文缩写是“ml”,“斤”是我国使用的传统的重量单位,即1斤=500...

    教育查看全文>>
  • 备用车钥匙长时间不用会怎么样

    备用车钥匙长时间不用会自动耗电,建议不用时将电池取下。汽车的主钥匙和备用钥匙是没有区别的,两个钥匙的功能是一样的,有部分车型的主钥匙使用的电子钥匙,备用钥匙是机械钥匙,备用钥匙...

    问答查看全文>>
  • 赠送医生锦旗用语大全

    1、良医有情解病,神术无声除疾。2、鱼水情深,军民一心,救死扶生,恩重如山。3、医德医风,手到病除,妙少回春,使人民健康幸福。4、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谊深。5、心血沃古寨...

    句子查看全文>>
  • 夏日收缩毛孔由简入繁全攻略

    健康的毛孔,永远会停在你最初看到它时的样子。与其拼命找寻缩小毛孔的神奇产品,不如改掉撑大毛孔的5大恶习。毛孔是面部的&ldquo输油管&rdquo,每天负责运送油脂到皮肤表面。...

    冷知识查看全文>>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4 家常菜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