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常菜>百科>茶叶>正文

清香型铁观音是绿茶吗

人气:223 ℃/2023-05-05 19:44:09

清香型铁观音是乌龙茶,不是绿茶。铁观音茶分为清香、浓香、韵香、陈香四种香型,清香型是铁观音发酵程度最低的品种,而绿茶则为不发酵茶,茶性偏寒,两者在工艺、原料、色泽方面都大有差异,铁观音的制作工艺为晒青、摇青、凉青、杀青、切揉、初烘、包揉、复烘、烘干9道工序。

铁观音的特点:

1.外形

以毛茶为例,条索肥壮、圆实、沉重;梗圆形,皮亮红,枝骨硬、枝头整齐,俗称“腰鼓筷”;叶柄宽肥,如“棕叶蒂”,叶大部分向叶背卷曲;色泽乌油润,砂绿明显,红点鲜艳,称“名胶色”(乌润)或“香蕉色”(翠绿)。

2.内质

香气馥郁持久,“观音韵”明显,具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味强;汤色金黄、清澈、明亮;叶底肥厚软亮,叶面波状,呈“绸缎面”;叶形椭圆,叶齿疏钝,叶脉粗壮,部分叶子叶尾向左歪斜,俗称“歪尾桃”。

铁观音的香型及特点:

1.清香型铁观音

清香型口感比较清淡,舌尖略带微甜,偏向现代工艺制法,目前在市场上的占有量最多。清香型铁观音颜色翠绿,汤水清澈,香气馥郁,花香明显,口味醇正。其成茶色泽乌绿,香气幽雅,滋味醇厚,但带有微涩(需要关注的是,涩和甜是能互相转化的元素,所以微涩的回甘比较好)。

此外,音韵明显,回甘度好,汤色金黄是正味铁观音最突出的特点。酸香型(清香型)其成茶色泽墨绿,香气张扬,较纯正有音韵,带酸甜味,汤色或呈深金黄色。

2.浓香型铁观音

浓香型铁观音属传统半发酵的安溪铁观音,适合资深茶友饮用,因为口感较重,金黄色的汤水是浓香型茶叶的代表。传统制法的铁观音要求的半发酵时间较长较重,冲泡之后的茶汤颜色也比较浓,喝起来的感觉是甘爽、纯正。

浓香型口味醇厚,香气高长,比较重回甘,是传统工艺炒制的茶叶经烘焙再加工而成产品。浓香型铁观音具有“香、浓、醇、甘”等特点,色泽乌亮,汤色金黄,香气纯正,滋味厚重。相对清香型而言,浓香型铁观音性温。

炭焙的铁观音,是浓香型的一种,这也是成品乌龙茶加工的最后一道改变质量的工序,是铁观音清香型的茶叶再经过木炭焙制的过程。

3.韵香型铁观音

韵香型铁观音是介于清香与浓香之间的一种,尚没有正式的标准出台,有清香型之明媚润泽,又不失浓香型之醇厚悠远。焙火温度在90-120度之间,烘焙时长控制在6小时以内,成品茶的颜色略浅于浓香型铁观音。提高滋味醇度,发展香气。

茶叶发酵充足,传统正味,具有“浓、韵、润、特”之口味,香味高,回甘好,韵味足,其汤色澄明清亮,黄中有绿,如江南初秋,尽显华贵与富丽,长期以来倍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4.陈香型铁观音

陈香型又称老茶或熟茶,由浓香型或清香型铁观音经长时间储存(新标准中定义,储存时间在5年以上者),并反复再加工而成,亦属半发酵茶叶。陈香型铁观音具有“厚、醇、润、软”等特点,表现为色泽乌黑,汤水浓郁,绵甜甘醇,沉香凝韵。

其特质和口味接近普洱茶及红茶、黑茶,且有沉重的历史与文化沉淀。老茶客经常喝的大多是传统浓香的茶叶,还有的便是俗称“陈茶”或“老铁”的陈香型铁观音。传统铁观音放置时间长了成为老茶后,经过再烘烤、炭焙等深加工程序,口感、保健功效等更显著。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昵茶网将持续输出专业全面的茶知识。

  • 烟酒的句子伤感说说

    1、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伤心就喜欢喝酒。2、你就像酒一样明明胃还疼却还喝,你就像烟一样知道吸多了不好却不吸更难受。3、我抱着孤单伴着酒气一个人入睡如果还能遇见不要再后退。4...

    说说查看全文>>
  • 弹个车一年后过户流程

    弹个车一年之后可以一次性付清尾款然后过户,也可以继续分期然后把车辆过户到自己名下。弹个车第一年是上的浙江大搜车集团的公户,第二年才会过户到车主身上。弹个车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

    问答查看全文>>
  • 孔夫子讲学歇后语

    1、孔夫子面前卖《孝经》——班门弄斧3、孔夫子背书箱——里面大有文章4、孔夫子的文章——之乎者也5、孔夫...

    歇后语查看全文>>
  • 日产奇骏刹车油多久更换?

    日产奇骏刹车油每两年更换一次的。刹车时出现异响、刹车无法回位等情况是需要检查刹车油是否足够,需要及时添加刹车油。刹车油壶在发动机前舱内。刹车油的使用注意事项如下:1、如果不小心...

    问答查看全文>>
  • 第一次买车保险注意事项是什么?

    第一次买车保险注意事项:1、如果是贷款买车的话,大体流程:缴纳定金后,签订购车协议,然后办理贷款手续,等贷款审核通过后,4S会通知你去缴纳首付,同时验车。等3-5天银行放款给4...

    问答查看全文>>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4 家常菜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