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常菜>百科>茶叶>正文

福鼎白茶正确煮法

人气:164 ℃/2024-11-17 13:19:50

福鼎白茶正确煮法:首先准备5g福鼎白茶,先将白茶放入盖碗中冲泡,冲泡两次后在煮茶,将茶壶放入煮茶器,盛满七分水, 水烧开后将泡过的茶投入茶壶,投茶之后,把温度稍微调整低一点,用小火或者文火慢慢煮茶,煮至沸腾状态,即可将茶汤倒出品饮。

白茶如何煮:

1.白茶内质丰富,非常耐泡,将白茶用盖碗冲泡后,再将之煮饮,既可最大程度的利用白茶的丰富物质,煮出来的茶汤口感饱满有层次感。

2.煮茶要注意温度调整。投茶之后,把温度稍微调整低一点,用小火或者文火慢慢煮茶,也有利于把物质尽量全部析出。

3.煮茶时茶叶和水的比例要适宜,茶叶不可太多,因为要高温久煮,要时刻注意茶汤的平均。

4.避免直接把白茶投入到冷水中,一起煮开。老白茶在泡的时候,物质已经开始析出了,若投入到冷水里再泡、再煮,物质会收敛与氧化。

煮老茶,宜用沸水

煮茶的水温,亦是一大关键点。

在对水温的把控上会有盲区,大部分人会用煮排骨汤的方式煮茶,在冷水的时候就把茶放进水里。

让水和茶叶充分接触,充分交融,认为这样的做法,才能让白茶的滋味充分释放。

虽说从理论上,用冷水煮茶没毛病,但煮出来的茶汤却未必是这样的。

用冷水煮茶,茶和水的确是充分接触了,可惜容易让茶叶中的物质过度析出,容易使茶汤过于苦涩。

用冷水煮出来的茶,滋味多浓烈,且不耐煮。

而用沸水煮茶,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水沸腾之后,将准备好的茶叶投入其中,让茶和水一起沸腾1分钟,然后关火,用余温加热约2分钟后即可饮用。

沸水煮茶来的茶汤,不会过于苦涩,且耐煮,平常就能喝上。由此可见,煮白茶,宜用沸水。

煮老茶,要“留根”

除了要选对茶,还要用对方法。

在用沸水煮茶之后,等到茶汤变为琥珀色、胭脂色时,可以饮用茶汤。

出汤的时候,不要把茶壶中的茶全部倒干净,要留下一部分的水,这种做法叫做“留根法”,留下的茶汤,也叫作母汤。

母汤的作用,就是延续茶汤的整体风格和韵味,保持茶汤的口感,不会让茶叶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不会让人觉得淡得快。

若是煮好的茶汤一壶全部倒干净,这一壶喝着十分爽滑、醇厚、顺口,但下一壶茶喝起来就不是这个味道了,难免会让人觉得失望。

留根法,不仅能让茶汤风味得以延续,还能让茶叶变得更加耐泡。

煮老茶,要掌握火候

煮白茶,就好像烹饪,要熟练掌握煮茶的火候,若是火候没有把控好,即便是很好的老白茶,也释放不出真实的滋味,反而会被“耽误”。

在刚开始煮茶的时候,先用大火将水加热至沸腾,水沸腾之后,投入准备好的干茶,盖上盖子,煮茶。

茶和水在高温状态下一起沸腾约1分钟之后即可关闭电源。

关闭之后,仍会有余温,用这个余温继续加热,待水不沸腾之后,即可出汤饮用。

而续水也有技巧,续水的时候,先将水烧开,烧开之后倒入茶壶,让茶汤继续沸腾1分钟,后开小火慢煮几分钟,便可出汤饮用。

记住,煮老白茶要掌握火候,不能一股脑地让茶汤持续沸腾,若是这样做,容易让茶汤滋味变浓,且水分容易蒸发,会影响茶汤的口感。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昵茶网将持续输出专业全面的茶知识。

  • 劳模一句座右铭

    1、文化越高,劳动越受重视。2、勤奋者废寝忘食,懒惰人总没有时间。3、嘴头的空话连篇,不如用劳动实践。4、勤奋是智慧的双胞胎,懒惰是愚蠢亲兄弟。5、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

    座右铭查看全文>>
  • 英菲尼迪q60价格方向盘太重能调吗?

    英菲尼迪q60的方向盘太重能调整的:1、方向盘的重量一般是由前轮定位角度来决定有时也会由悬吊的性能来决定调整可以由方向机总成下手交给保养场;2、但是有些车也是不能调的轮胎花纹也...

    问答查看全文>>
  • 汽车故障代码00CE9C怎么解决

    故障通常只偶尔出现。注意:如果故障只是偶尔存在 (无重复修理) 并且不存在相应的客户投诉,则不允许更换相关控制单元,而且更换也没有意义,如果有客户投诉有报警提示或者故障现象,则...

    问答查看全文>>
  • 长城皮卡备胎怎么取下来

    长城皮卡备胎取下步骤是:首先取下防尘盖看到了一个螺丝,然后将螺丝套筒与螺丝口连接,逆时针旋转螺丝套筒,备胎在钢索的牵引下下降,最后取下备胎上的卡套即可。皮卡是一种采用轿车车头和...

    问答查看全文>>
  • 生意人的性签名

    1、随时留意身边有无生意可做,才会抓住时机把握升浪起点。着手越快越好。遇到不寻常的事发生时立即想到赚钱,这是生意人应该具备的素质。2、直到失去才明白,没有任何一种关系能够恒久不...

    签名查看全文>>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4 家常菜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