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常菜>百科>茶叶>正文

普洱熟茶泡茶技巧

人气:354 ℃/2024-11-23 17:13:17

普洱熟茶泡茶技巧:先将盖碗和茶具用开水洗净,向盖碗投入8g普洱熟茶(茶水比例为1:30),然后注入100℃沸水,第一泡为醒茶汤不饮用,接着再次向盖碗注满沸水并盖上碗盖,等待15秒左右,即可滤出茶汤,最后分倒至茶杯进行品饮。

普洱熟茶泡茶技巧:

1.醒茶

饼、砖、沱等紧压熟普茶,在准备品饮的前一周左右,就可以进行醒茶。将熟茶饼或砖分拆散为一元硬币般大小的块,存放在陶罐或紫砂罐中,让茶叶适当接触空气,调整其内部含水量,新茶的渥堆味与老茶的仓味会适度消散。不要小看,此小小的拆散醒茶,对茶的滋味改善相当有益。

2.泡茶器具

一般来说,冲泡熟茶,推荐使用紫砂壶。紫砂壶因其特有的保温性、透气性、吸附性能使茶汤更为顺滑,还能盖上壶盖用开水不断淋壶以提升浸泡温度,更为适合熟普这样需高温冲泡的茶类。

如果没有紫砂壶,盖碗也可。盖碗泡茶不失真、不走样,在保温性能稍差的背景下,应变把握好投茶量和出汤时间,也能冲泡出好喝的茶汤。

而日常饮用,在没有茶壶、盖碗也不适宜的情况下,飘逸杯、快客杯也不失为可用之选,方便快捷。

3.泡茶用水

对于日常泡茶而言,选择桶装纯净水,可作为一个相对简单和保险的选择。

4.投茶量

按照饮茶“宜淡忌浓”的原则,总体来说,熟茶茶水比一般为1:20~1:30,即8克茶叶150毫升水。这个投茶量基本保证了比例的协调,个人可根据口味自行调整,同时调整每泡时间,加以配合。比如希望多泡者可以加大投茶量,同时在开始几泡尽量快速出水。

5.润茶

熟茶无论散茶还是紧压茶,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紧结或结块,润茶有助于使其均匀舒展,从而更好地发挥茶性。其次,熟茶经过洒水渥堆发酵,难免会沾染上一些灰尘,经过一道润茶程序,有助于将茶上的杂质灰尘等洗去。

注意润茶时间不宜过长。以高温水注入,5~10s后出汤,润茶水一出便揭盖闻香,茶香一出即润茶完成,茶香未出或茶香不正的则再继续。一般润茶1~2泡即可。

润茶时,注水要温柔,保持水流的平和、稳定,不要使茶叶猛烈翻腾;润茶后尽量彻底沥净茶底。

6.水温

熟普一般可直接用沸水冲泡,针对具体茶品以及各地沸点为基准进行调节。比如选料细嫩的,水温90℃左右即可;而陈年老茶,则需要高温冲泡,沸水温壶及壶外追温都可有效提高冲泡温度。

总的来说,水温降低,各种气味都会变淡,提高水温,各种气味加强。所以,连续高温的浸泡是激发老熟茶陈香的不二法门;对于年份较新的熟茶,要适当降低水温,以免泡出“堆味”。

7.注水与出汤

泡新茶时,为尽可能屏蔽渥堆味,注水时水流要低缓、稳定,减少茶叶在壶、碗中的翻腾激荡。这样泡出的茶汤软、粘,呈现出豆沙汤一样柔软、沙润的口感,而气味则较浅淡。

陈年熟茶采用低冲旋转的注水方法。低冲时水流在空气中降温最少,水与叶底的激荡较大;旋转注入则提高了茶叶各部位接触水的均匀性。这样泡出的茶汤,汤色红亮,滋味圆厚、温润。

泡熟茶每次出汤时,一定要沥干水份,不要留根。前几泡都宜及时出汤,否则时间长易成“酱油汤”;如冲泡过程中有间断,再复冲泡时,第一泡出汤也要迅速。到最后几泡时,宜以急冲注水冲击、翻腾叶底,保持高水温,以充分激发陈香。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将持续输出专业全面的茶知识。

  • 科目三速度与档位不匹配扣几分

    扣10分。考试要求是挂档时要在空档停顿,考试中只有经过空档,传感器才接收到你的换档信号,才认定你有换档动作。换挡要快,换挡的关键点就是速度要快,最快的速度结束踩离合,换挡,踩油...

    问答查看全文>>
  • 车内异响可以去4s店免费检查吗?

    车内异响去4s店可以免费检查:1、最容易异响的部位是咱们的中控台,纵观大多数的车,在中控台放一些东西的不在少数,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因为现在大多数车子的中控面板都是这种硬塑料材...

    问答查看全文>>
  • 适合销售人员的抖音文案 抖音卖货文案

    1、工作所给你的,要比你为它付出的更多。2、伟大的事业不是靠力气、速度和身体的敏捷完成的,而是靠性格、意志和知识的力量完成的。3、推销产品要针对顾客的心,不要针对顾客的头。4、...

    句子查看全文>>
  • 发动机烧瓦的原因分析?

    发动机烧瓦的原因可能如下:1、机油油道被不洁杂质堵塞,造成通往曲轴的机油受到阻隔,形成轴瓦干摩擦;2、机油管道泄漏,机油循环供应系统压力下降,机油难以供应到指定润滑位置,形成轴...

    问答查看全文>>
  • 进京证一年12次还是一月一次?

    一年只能办理12次进京证:1、进京证,是指在北京市六环路(不含)以内,以及六环外个别路段,非北京牌照的外埠机动车进入的临时通行证,有效期为7天。(到期前一天,到期当天及到期后一...

    问答查看全文>>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4 家常菜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