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常菜>百科>传统>正文

划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吗 划龙舟是什么意思

人气:400 ℃/2024-08-25 01:38:34

通常我们大家对于划龙舟是非常熟悉的,并且都知道在端午节的时候很多地区都会划龙舟,但也有很多人不懂,那么我们便了解一下划龙舟是什么意思?划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吗?

划龙舟是什么意思

端午节划龙舟,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划龙舟,是屈原故里最大的群众性******,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龙船人数,额定三十六人,叫做一槽,就是俗称的“三十六香官”。锣声一响《招魂曲》一唱,十里八乡的人们便******到一起,用划龙舟这种最古老最隆重的方式纪念屈原。自宋以来,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开始,到五月三十日,东莞人们划龙舟,洗龙舟水,趁龙舟景,吃龙舟饼,食龙船饭,唱龙舟歌,沿袭至今,称为龙舟月。每年农历五月初一,万江举行大型龙舟锦标赛,被誉为“东莞龙舟第一景”,有诗歌云“五月初一龙抬头,万江河上赛龙舟”。

划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吗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昊、越、楚。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了不同的寓意。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划龙舟要多少人

龙舟船的大小因地而异。如广州黄埔、郊区一带龙船,长33米,路上有100人,桡手约80人。南宁龙舟长20多米,每船约五六十人。湖南汨罗市龙舟则长16—22米,挠手24—48人。福建福州龙舟长18米,挠手32人。汉族的赛龙舟多在每年“端午节”举行,船长一般为20—30米,每艘船上约30名水手。苗族是在每年5月24日至27日的“龙船节”举行。船长约20米,宽1米,由三根直而粗的杉树挖成槽形,捆绑而成,中间是母船,两边为子船,每艘船上有38名水手,有一长者任鼓头,一名男扮女装的小孩任鼓手。比赛时,炮声响处,各水手即按锣鼓节拍划桨前进。

划龙舟要会游泳吗

要,端午期间“划龙舟”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今年6月7日是端午节,按照传统习俗,端午节前后一般都会有一些群众性龙舟活动。端午龙舟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群众性民俗文化活动,活动参加人员多、持续时间长、占用水域资源广、易诱发险情事故,所以,龙舟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大家在欢庆传统佳节的同时,牢记“安全第一”,切莫麻痹大意,要积极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确保龙舟活动安全。

  • 雪佛兰科鲁兹雾灯是多少寸的?

    雪佛兰科鲁兹雾灯是H11型号,12V35W的。雾灯的作用就是在雾天或者雨天能见度受天气影响较大的情况下让其他车辆看见本车,因此雾灯的光源需要有较强的穿透性。一般的车辆用的都是卤...

    问答查看全文>>
  • 关于早上的问候语

    1、有些人不小心踏入,不知去往何处,也没有归途。早安!2、如果你不能在我跌倒时拉我,你又凭什么和我分享我重拾的荣耀。早安!3、对于爱情,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无论什么时候到来...

    祝福语查看全文>>
  • 女生健身霸气语录 健身励志语录霸气语录

    1、想要放弃了的时候,想想当初为什么开始?2、如果你要放弃,请悄悄的离开,因为这里没有欢送的掌声!3、生活多美好啊,体育锻炼乐趣无穷。4、运动是生命的滋润剂,健身是青春的美容师...

    语录查看全文>>
  • 表达难过的心情的句子,有点难过的句子

    1、我不知道自己在执着什么,但我知道,我一直都在为难自己。2、努力的走出一条,不算辉煌但也有故事的人生3、人和人终究是不同的,有人风雨中送来的晚餐,却不及某人一句随手的晚安。4...

    句子查看全文>>
  • 艾瑞泽5怠速抖动怎么办

    查看汽缸压力,点火能量,节气传感器,怠速马达和发动机脚垫等是否正常。也许和入口有关。由于发动机起火、活塞积炭等原因会造成抖动,因此要调整故障码,无故障码时,检查排气系统。为了听...

    问答查看全文>>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4 家常菜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