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常菜>百科>冷知识>正文

吃什么止咳化痰 这些食疗偏方可以帮助你

人气:343 ℃/2023-07-21 22:13:27

咳嗽本身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通过咳嗽排出痰液,可以把肺或气管内导致炎症的物质,如灰尘、细菌、病毒等等,连同痰液一起排出体外。其实临床上特效的止咳药不是没有,但医生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候却有严格限制,怕的就是咳嗽一旦被人为止住了,痰排不出来,炎症反应会加重,最终导致病情恶化。

材料:燕窝10克,银耳15克,冰糖适量。

方法:将燕窝先用清水测一遍,再放入热水中浸泡3-4小时,然后择去毛绒,再放入热水中泡1小时即成。用瓷罐或盖碗盛入燕窝,银耳,冰糖,隔水炖熟。服食。

功效:补虚损,养肺阴,退虚热。治干咳,盗汗或肺阴虚等。

材料:生芝麻15克,冰糖10克。

方法:芝麻与冰糖共放碗中,开水冲饮。

功效:润肺,生津。治夜嗽不止,咳嗽无痰。

注:芝麻1把,生姜50克,共捣烂煮汁服,亦有上述疗效。

材料:山药1000克,蜜枣10个,板油丁100克,白糖350克,桂花汁,湿淀粉,熟猪油少许。

方法

1、山药洗净,放入锅内,加清水淹没山药为度,用旺火煮,待山药较烂时捞起,去皮,用刀剖成6厘米长,3厘米宽的长方形,拍扁,蜜枣一刻两半去核待用。

2、将大汤碗内涂抹上熟猪油,碗底排上蜜枣再排上一层山药,夹一层糖,板油丁,逐层放至碗口,撒上糖,扣上盖盘,上笼蒸1小时左右,然后取下,翻身入盘。

3、炒锅上火,滤入盘内汤汁,放清水100克,白糖150克和少许桂花汁烧沸,用水淀粉勾欠,起锅浇上山药上即成。

功效:补肾润肺。治肺虚久咳,脾虚腹泻,神疲体倦,四肢无力,久食补肾强身。

材料:羊肝60克,香油30克,盐少许。

方法:将羊肝切片,锅内放入香油至八成热,下羊肝及盐翻炒即成。

功效:润肺止咳。治久咳不止。

材料:(中草药)30克,冰糖50克。

方法:将黄精洗净,用冷水发泡,置砂锅内,再放入冰糖,加水适量。将锅置炉上,以武火煎煮,后用文火煨熬,直至黄精烂熟为止。每日2次,吃黄精饮汤。

功效:清肺,理脾,益精。用治肺燥肺虚之咳嗽。

材料:生薯蓣、麦面粉各100-150克,或用干山药磨粉,葱、姜适量,白糖少许。

方法:将山药轧细筛,调入凉水,边煮边搅,两三沸即成,加少许白糖调味。服食。

功效:补脾止泻,补肾收摄。治劳伤咳喘,脾虚泄泻,以及一切赢弱虚损之病。

材料:瘦猪肉50克,杏仁10克,北沙参15克。

方法:共煎煮汤饮。日服2次。

功效:清肺,化痰,生津。治咳嗽少痰,口渴咽干,咽痒等。

材料:大白梨1个,蜂蜜50克。

方法:先把白梨挖去核,将蜂蜜填入,加热蒸熟。每日早晚各吃1个,连吃数日。

功效:生津润燥,止咳化痰。治阴虚肺燥之久咳咽干,手足心热等。

材料:花生米,大枣,蜂蜜各30克。

方法:用水共煎极烂。饮汤,日服2次。

功效:止嗽化痰。用治咳嗽,痰饮形体消瘦,肠鸣,胸肋支满,目眩气短。

以上的全部内容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止咳化痰的是个小妙招,你们都学会了吗?方法都是很简单的,建议大家在家里可以试着做一做,但是一定要坚持哦,这样才会有满意的效果。

  • ac/a是什么意思?

    表明的是因为调节的变化而引起多少集合量的改变,也可揭示因为调节的变化而改变的隐斜量。A表示为调节力,C表示为辐辏力。是调节性辐辏与引起该调节辐辏的调节之比。也就是在一定的调节力...

    问答查看全文>>
  • 女性创业文案(宝妈励志创业文案)

    1、我可以比好人更善良,也可以比坏人更凶恶,你什么货色,我就什么脸色!2、情人节或者诞辰没有人送花也无所谓,不必自己去买一束让花店送来。你可以将买花的钱买优美的礼物,送给妈妈和...

    句子查看全文>>
  • 车架号在行驶证哪看

    在行驶证上车辆识别代号那一栏。车辆识别号码简称VIN,是一组由17个英数组成,用于汽车上的一组独一无二的号码,可以识别汽车的生产商、引擎、底盘序号及其他性能等资料。车架号中文名...

    问答查看全文>>
  • 高速限速120开到140怎么处罚

    高速限速120开到140一般只是罚款,没有扣分的的处罚。高速驾驶车辆的速度为140,是超过规定高速速度15%,但是交警会按照20%开始进行处罚,只要是没有超过20%的也是按照2...

    问答查看全文>>
  • 异地提档过户找黄牛一天能办完吗?

    异地提档过户找黄牛代办也不一定一天内能办完,主要还是看每个地方的标准,以及办事效率,正常是提档是3天内完成,过户是提档后30天内完成。汽车异地提档过户流程:1、确定购买车辆之后...

    问答查看全文>>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4 家常菜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