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常菜>百科>茶叶>正文

三坑两涧是什么意思

人气:422 ℃/2024-02-21 12:24:45

三坑两涧特指武夷岩茶的核心产区及范围,具体如下。

三坑:指的是大坑口、牛栏坑、慧苑坑。

两涧:指的是流香涧(又名倒水坑)、悟源涧。

“三坑两涧”,具体指的是“牛栏坑”,“慧苑坑”,“倒水坑”,“流香涧”,“悟源涧”这五个地方,也是我们茶人所说的“最核心正岩区”。

原意: 从词目释义来看,坑指的是地面上凹下去的地方。

“坑”本义上讲是土中的水平走向管道,有两个地面出口。在武夷岩茶的山场中,“坑”指的是两面夹山,呈陷向下凹陷的特点,“坑”通常都有前后两个出口。

生态环境: 这些“坑”两面夹山,就像是峡谷,只有两个进出的地方,两边的岩石山弯弯曲曲、高矮不尽相同,这样就形成了小型生态环境。所以每个坑的小环境也都不一样。

代表山场: 牛栏坑、倒水坑、慧苑坑、大坑口等处。

1、大坑口

大坑口为通往天心岩的一条深长峡谷,横贯东西,连接天心岩和崇阳溪的水系,水量丰富,且溪流从上游带来肥沃的土壤。

坑涧两边茶园广布,茶园东西朝向,光照充足,适合种植水仙和肉桂。所产岩茶品质极佳。

2、牛栏坑

牛栏坑的肉桂也是被茶人们津津乐道,茶人们戏称“牛肉”。由于牛栏坑四周巨石险峰,雨雾充沛,烂石为壤,花香为伴,故而,生长的肉桂香气妖娆,沁人心脾,岩韵明显,回甘持久。

这里茶山条件非常优越茶山都在半山悬崖上,一层层用石头垒成,不惜工夫,足见这些名丛之珍贵。水金龟就是这里的名丛代表。

3、慧苑坑

传说有个名叫慧远的和尚来到天心庙附近坐禅,建立慧苑寺,而位于慧苑寺边上鸟语花香的幽谷便命名为慧苑坑,由于个别秀才读字半边,将慧苑寺,误读为“慧宛寺”,便被一直沿用。

慧苑坑的名丛也是备为茶人们推崇。

原意: 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在沟边有零散的风化沉积岩的冲积堆。

生态环境: 以涧定名的山场伴有水流,且两山相夹,因此茶树生长环境湿润,遮阴效果好,在沟边有零散的风化沉积岩的冲积堆。

代表山场: 悟源涧、流香涧、章堂涧等处。

1、流香涧

流香涧,原名倒水坑,位于武夷山风景区天心岩北麓、

武夷山风景区内的溪泉涧水,均由西往东流,奔向峡口,汇于崇阳溪。

唯独流香涧,自三仰峰北谷发源,流势趋向西北,倒流回山。

两旁壁立苍石丹崖,青藤垂蔓,野草丛生。

而其间却又夹杂着一丛丛山惠、石蒲、兰花“坠叶浮深涧,飞花逐急湍。”

一路走去,淙淙的流水声与飞花相随不舍,一缕缕淡淡的幽香,时时扑鼻而来。

茶树生长在这里,不仅有“岩骨花香”,更有流香之韵,亦留香,令饮者过齿难忘。

明朝诗人徐火通游历此地,不忍离去,遂将涧改名为“流香涧”。

2、悟源涧

悟源涧茶区,是一片分布于一条山间溪流两旁的茶区,位于马头岩南麓。

滋养这片茶区的溪流就是悟源涧。从武夷山九曲景区最高峰三仰峰诸多山头流出的诸多小溪流,到马头岩区域,形成悟源涧的源头,涧水流到山脚的兰汤村,最后汇入九曲溪。

涧内溪水淙淙,老茶树众多,遍布奇花异草。

悟源涧茶树品种代表:水仙,肉桂(马肉)。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昵茶网将持续输出专业全面的茶知识。

  • 两脚离合是什么意思?

    两脚离合的意思是:1、两脚离合是防止换挡后车轮转速与发动机转速差异过大而失控的一种技术手段。初学者要尽快地熟练掌握这种最基本的换挡方法;2、在换挡时,尽量采用“两脚离合法”,加...

    问答查看全文>>
  • 日产骐达水温表怎么看?

    骐达水温表C代表60度,H代表110度。水温表的单位为摄氏度,发动机起步时,水温表的指示 应不低于50°C;汽车正常行驶时,水温表的正常示值应在70°C~90°C之间。水温过高...

    问答查看全文>>
  • 员工生日祝福语文案(给员工的生日祝福语文案)

    1、时针嘀嘀哒哒地走了一圈又一圈,终于走到了你来到人世的这一天,我衷心祝愿你那美丽动人的大眼睛里,永远流露出幸福与美满。2、声声的祝福,深深的情谊,请这条小溪捎带着这一切,路过...

    祝福语查看全文>>
  • QQ空间如何显示iPhone手机标志

    当我们在刷QQ空间好友说说动态时,会发现一些好友说说下面的手机标志是iPhone,这就让一些没有iPhone的朋友也想要体验一下拥有这个标志的感受,那么应该怎么进行设置才能够显...

    科技查看全文>>
  • 情感语录短语

    1、有的人很容易爱上一个人然后很容易就不再爱这个人。有的人很难爱上一个人然后很难不再爱这个人。2、每望一眼秋水微澜,便恨不得,泪水盈盈。死怎能不,从容不迫,爱又怎能,无动于衷,...

    语录查看全文>>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4 家常菜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