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常菜>百科>茶叶>正文

怎么理解与阐释茶道

人气:369 ℃/2023-04-18 10:01:29

所谓茶道,是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行为艺术,茶道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体,并通过茶艺传递精神面貌,茶道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而茶道的主要内容分为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思想、情感等。

从而追求“心”与“味”的享受。

茶道起源与茶道究竟是什么

关于"茶道"一词的最早记载,始见于唐诗僧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清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脑。"

此诗将茶分为:生理的解渴、审美的愉悦以及哲理的顿悟三个层面,生动阐释茶道的境界。

茶道也可简言论之是一种烹茶煮茶的艺术形式,是以茶为媒介的生活礼仪,同时茶道也是古人用以修养身心的方式。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精魂所在。

茶道在现代生活中依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茶道以德为中心,正是体现了中国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的精神,提倡义重于利,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人心态平衡,提高人的文化素养。

茶道的三种类型

1、以释皎然、卢仝为代表的修行类茶道

修行类茶道的代表人物是释皎然、卢仝、赵州和尚等。

此类茶道类型主要是通过饮茶来提升自我的思想,使精神超然物外,以此达到羽化而登仙或者是参禅修行的美妙境界。

其特点可以概括为:清净的饮茶环境,独自品茗而引发的思想启迪,将饮茶作为参禅、修行、得道的途径。

同时随着饮茶数量的叠加,将饮茶所得所思,从表层的物质体验到深层次的心理升华,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以陆羽为代表的茶艺类茶道

以陆羽为代表的茶艺类茶道,则特点是注重的是茶汤形成的过程,探究一切影响茶汤品质的因素,寻求茶汤品质最大效用的发挥,从中感悟到人生哲理,体现人文精神,表达对世界事物的发展理解与洞察知悉的能力。

陆羽系统地把泡茶的整个过程融会贯通,形成一套以赏茶、鉴水、列具、烹煮、品饮等环节的茶道艺术。

同时在每个环节融入艺术的想象和情感的体验,追求内心无功利的精神愉悦。陆羽把茶艺当做文学作品来创作,给茶注入浓厚的文化,丰富了审美内涵,将平平无奇的茶艺点缀成生活的艺术。

陆羽的茶艺类茶道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他总结和丰富了茶学茶事的传统,为茶艺类茶道和风雅类茶道的成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基调,使两者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石。

3、以杜育、常伯熊为代表的风雅类茶道

风雅类茶道的开拓者是杜育,而常伯熊是将风雅类和表演型茶道真正定型的人物。

风雅类茶道的特点与茶艺类茶道有相似的地方,但风雅类茶道注重的是物质文化的享受,把饮茶活动作为一种观赏性的表演来诠释,把物质文化的享受和饮茶文化中的艺术欣赏融汇在一起,使之成为富含文化艺术气息的饮茶活动。

风雅类茶道是真实反映中国古代茶道的原貌,也是现代茶道表演的雏形。

早在陆羽《茶经》中已经有了煎茶活动的出现,但陆羽的煎茶更是从自身出发,注重个人的享受,但风雅类茶道则体现的是他人对泡茶之人茶道艺术的欣赏,简而言之,风雅类茶道更像是现代的茶道表演,是一种具有观赏性的泡茶行为。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将持续输出专业全面的茶知识。

  • 陡坡为什么拉起手刹还溜车?

    陡坡拉起手刹还溜车的原因是:手刹没有拉到一定的位置,这时只需再次将手刹拉到指定位置即可。手刹的专业称呼是辅助制动器,与制动器的原理不同,其是采用钢丝拉线连接到后制动蹄上,以对车...

    问答查看全文>>
  • 唯美爱情说说大全

    1、喜欢是淡淡的爱,爱是深深的喜欢。2、你那么讨人喜欢,叫我怎么不爱你。3、就算全世界离开你,还有一个我来陪。4、对你,我已经无条件投降了,你就签下爱情合约吧。5、爱情就像一部...

    说说查看全文>>
  • 福特福克斯雾灯的开启方法?

    福特福克斯雾灯开关在方向盘左侧的灯光总成上,首先通过旋钮打开大灯,再按下雾灯开关即可打开关闭雾灯。雾灯的作用就是在雾天或者雨天能见度受天气影响较大的情况下让其他车辆看见本车,因...

    问答查看全文>>
  • 鲁迅的读书名言大全

    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2、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3、删掉枝叶的人,决定得不到花果。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5、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

    名言查看全文>>
  • 驻车系统故障是什么意思?

    驻车系统故障是指传感器问题造成的无法实现自动刹车功能。驻车系统是一种汽车运行中可以实现自动手刹的技术应用,这项技术使驾驶者在车辆停下时不需要长时间刹车,以及在启动自动电子驻车制...

    问答查看全文>>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4 家常菜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