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常菜>百科>问答>正文

汽车安全气囊使用有什么注意事项?

人气:207 ℃/2024-08-07 06:00:00

一般情况下,主流家用车都在主副驾驶的正前方各设有一个气囊,在车辆正面碰撞中保护主副驾驶的头部和面部,称为主/副驾驶气囊。

配置更高的车型也会在主副驾驶座椅侧面再分别安装两个气囊,在侧面碰撞过程中对主副驾驶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主副驾驶的膝部前方也出现有膝部气囊,旨在正面碰撞中对腿部进行保护。

随着车辆安全配置的不断升级,专门保护后排乘客的气囊也应运而生,后侧窗处的气囊能够在碰撞中对后排乘客的头部和侧面起到保护,像是全新一代奥迪a8四座版等高档车型,还在后排乘客之间设置了后排中央安全气囊,为后排乘客做到全方位的保护。

事实上,不少车辆虽然配备了数量齐全的安全气囊,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同样会让这些保护措施在事故发生时于事无补。如何让安全气囊在事故中准确正常地发挥作用?以下几方面一定要注意。

1.配合安全带

安全带除了对车内乘员起固定作用之外,还能够在碰撞事故前期控制乘员身体的速度变化,让乘员在合适的时刻和位置与爆发的气囊接触,最大程度降低气囊对乘客产生的冲击力。

如果车内乘员不系安全带,其身体在碰撞中就不会减速,较大的加速度会使乘员过早与尚未充分展开的气囊接触,此时气囊爆发瞬间产生极大的加速度和较大的压力,很可能会对乘员造成严重伤害。

不系安全带时炸伤驾驶员面部,致使副驾驶乘客昏迷的事例均有发生。即使在系安全带时,前排乘客也有可能在气囊弹出后受到轻度创伤性脑损伤。

根据多年来的交通事故统计结果,三点式安全带+安全气囊的有效保护率为60%,仅使用安全带的有效保护率为 43%~49%;而仅使用安全气囊,有效保护率急剧下降到18%。

部分高档车型为了防止气囊突然爆发时对乘员头部产生的伤害,还专门配备了二级气囊,通过加入可分级充气或释放压力的装置,在加速度较小的碰撞中,触发充气量较小的“柔软”气囊,在加速度较大的碰撞中,同时触发一二级气囊,防止对人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禁放物品

安全气囊周围一定一定一定不要放物品!由于安全气囊在弹出的瞬间拥有很大的力量,其爆发时的瞬时速度可达250~350公里/小时,撞击力度可高达150-200公斤,这样的“杀伤力”也让它极有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

如果在安全气囊上面放置物品的话,爆发时弹出的这些东西无疑将会对车内乘客导致二次伤害。所以,千万不要再在中控台的安全气囊上方放置各种摆件,关键时刻他们很有可能要了你的命。

3.坐姿和座椅

坐姿和座椅正确与否同样决定着安全气囊能否最大限度对我们起到保护,或是成为中伤我们的工具。对于乘员与安全气囊初始距离对轻度脑损伤的影响,已经有非常详细的试验结果和数据。

相关研究和试验表明,随着车内乘员头部与安全气囊距离的减小,乘员头部受到的线性冲击力,以及颅脑各项生物响应的最大值都会变大,颅脑损伤程度也会随之增高。当前排乘客头部与安全气囊距离小于290mm时,脑组织各项响应参数均大于50%的概率引发轻度创伤性脑损伤,也就是说有超过一半的可能,会在碰撞事故的气囊弹出过程中引发脑损伤。

正确的坐姿对事故时的乘员保护也非常重要,2015年时美国一名乘客在前排翘二郎腿时车辆发生碰撞,安全气囊打开后,直接撞击腿部并连带弄断了鼻子。

  • 幼儿园实习月度总结

    幼儿园实习月度总结怎么写呢?一起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幼儿园实习月度总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描写,首先可以描写实习具体有哪些工作内容,第二个就是要描写在实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教育查看全文>>
  • 宝马x5原厂电池是什么品牌的

    原装是AGM电池,规格相同都通用。但是带发动机启停技术的,最好用AGM的蓄电池。AGM循环充电能力比铅钙蓄电池高3倍,低温起动更加可靠,电压不足时启动性能也远好于普通电池。20...

    问答查看全文>>
  • 为什么汽车排量越来越小

    这是由非常多因素关系的,与此同时也是和国情有关。   在汽车刚进到中国市场的时候,1.8L或2.0L的发动机是十分经常遇见的发动机,而当前绝大多数汽车基本都是1.5L 、1.6...

    问答查看全文>>
  • 提辞器是什么意思

    提辞器:形容动不动就想提辞职的人,早上起床想辞职,看到老板想辞职,下了班回家想辞职,几乎每天都是想辞职的一天。——微博@语文指挥中心...

    热词查看全文>>
  • 冬季热车水温达到多少才可以正常行驶?

    如果一直停在原地热车,那热车一个小时可能都达不到正常温度。如果想让发动机快速达到正常工作温度,正确的方法不是原地热车,而是启动发动机之后就挂挡行驶,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发动机快速升...

    问答查看全文>>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4 家常菜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