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常菜>百科>茶叶>正文

茶叶的发酵究竟是什么

人气:394 ℃/2024-09-03 05:32:36

茶叶的发酵本质上是一种生物氧化,指的是茶叶内部物质的酶促反应,是一种单纯的氧化作用,例如,鲜叶在揉捻的过程中,细胞破裂,细胞壁中的氧化酶类与儿茶素类,会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酶促反应,这就是茶叶的发酵。

茶叶中所说的发酵,多是指生物体对于有机物的某种分解过程,它必须依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实现氧化。

比如,苹果和土豆,去皮以后颜色会变暗,这就是氧化反应,它不需要微生物的参与,而是它在内部酶的作用下发生的氧化反应。

因此,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为发酵。

发酵工艺的文化与发展

发酵现象早已被人们所认识,但了解它的本质却是近200年来的事。

微生物生理学严格定义的“发酵”:有机物被生物体氧化降解成氧化产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统称为生物氧化。工业生产上定义的发酵——“工业发酵”:工业生产上笼统地把一切依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而实现的工业生产均称为“发酵”,比如啤酒酿造、味精生产等。

食品中的“发酵”:发酵食品是指人们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如酸奶、干酪、酒酿、泡菜、酱油、食醋、豆豉、黄酒、啤酒、葡萄酒等。

茶叶中发酵的含义与目的

人们常说,中国茶叶按照“发酵”程度的不同以及综合制法,分为六大茶类。但这里的“发酵”一词,在中国茶叶的惯用语境中,则与上述微生物发酵全然不同。

在茶叶中,同一片绿叶是通过控制生物氧化而被加工成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这一过程也被错误地称作“发酵”。这一过程更像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也许更应该被称作“生物氧化”。

茶叶的“生物氧化“是细胞壁破损后,存在于细胞壁中的氧化酶类促进儿茶素类进行的一系列的氧化过程。在茶叶的细胞里,儿茶素类存在于细胞液中,而氧化酶主要则存在于细胞壁中,而非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中,所以需要使细胞壁破损。这也自然解释了“发酵”茶需要揉捻的原因。

根据多酚类物质氧化程度的不同,也就区分了“全发酵”、“半发酵”、“轻发酵”。

在红茶中,多酚类氧化程度很高,则称之“全发酵”;乌龙茶中多酚类的氧化程度约一半左右,则被称为“半发酵”。例如在红茶加工中,发酵目的是使叶子中所含儿茶素氧化。叶色由绿色转变成铜红色,生成红茶特有的颜色。

茶叶液胞膜受损伤后,液泡内的多酚类、氨基酸等物质,逐步被氧化,同时由于儿茶素氧化,使叶子中一部分物质进行化学作用,生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质。以上是中国茶叶常说的“发酵”基本含义。

不过,由于中国茶叶种类繁多,加工工艺和制法丰富多彩,品质形成的界定各有不同,在有些茶叶的制作和品质形成过程中,除了上述的除自身酶促反应的生物氧化意义上的“发酵”外,有些环节也会有微生物也会参与。

例如,普洱茶熟茶的渥堆发酵过程,除酶促作用外,也有微生物的参与。经分离研究,主要的微生物有黑曲霉、米曲霉、棒曲霉、灰绿曲霉、根霉、乳酸菌及酵母菌等。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有必要区分清楚微生物参与的“发酵“和生物氧化意义上的“发酵”——否则,概念上的含混不清,容易导致大家对茶叶品质形成机理的误读。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昵茶网将持续输出专业全面的茶知识。

  • 2019款柯米克发动机怎么样?

    2019款柯米克发动机还不错,动力挺好的:1、KAMIQ柯米克搭载的是一台全新的1.5L自然吸气发动机,相比大众现款的1.6L发动机,新发动机利用活塞顶部的形状改变和油环直径的...

    问答查看全文>>
  • 童年体现外祖父性格的句子加解析

    2、为了显示纤夫们歌声的豪迈,作者用伏尔加河水来衬托。3、大家都说他好,长大定有出息。4、后来高尔基又结识了知心朋友小茨冈,两人无话不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5、他虽为一村之长,...

    句子查看全文>>
  • 102h轮胎能跑多快

    这个轮胎的最高速度能跑到210公里每小时。轮胎都是有速度等级和载重指数的,很多家用轿车或suv汽车的轮胎上都有91v字样,这就是轮胎的载重指数和速度等级。91表示每条轮胎最大载...

    问答查看全文>>
  • 国六汉兰达六座落地价?

    国六汉兰达六座落地价在30万左右:1、外观方面,国产版本的全新汉兰达整体轮廓以及尾灯造型基本沿用了海外版车型的设计。前脸采用了更为大气的正梯形格栅。中间最为宽大的镀铬横条与两边...

    问答查看全文>>
  • 苹果手机怎么强制关闭后台程序

    苹果手机是现在非常受欢迎的一款手机,但是很多朋友在使用的时候会发现很多操作并不是那么的熟悉,比如说苹果手机的后台程序一些朋友就不知道要怎么去关闭,所以现在我们就来说一下,强制关...

    科技查看全文>>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4 家常菜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